学通社记者 宋成双
2024年至今,“橡尚”志愿服务队累计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1000人,志愿服务典型带动效应明显,志愿服务事迹被地方电视台、当地政府网站、各级新闻媒体报道300余次,3名学生获得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个人、2名老师获得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1个实践团队获得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团队。今年,团队共招募4名优秀学生参加“西部计划”,先后有9名同学入选研究生支教团,奔赴宁夏、新疆、贵州等地开展支教工作。“橡尚”志愿服务队的青春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初心如磐,用专业知识践行志愿服务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听起来有些高深,但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橡尚”志愿服务队队长赵事通谈起自己的专业时,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学习的是材料的合成、加工、性能和应用,而这些知识完全可以应用到社区服务中去。”
赵事通回忆“橡尚”志愿服务队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作为大学生能将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相结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我们积极响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的号召,希望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说。现在,“橡尚”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也正在努力践行着这份初心。
在一次社区志愿科普活动中,“橡尚”志愿服务队成员通过精心准备的演示文稿和实物展示,向居民详细讲解了家居装修中常见的高分子材料的安全使用知识,如塑料、涂料、胶黏剂等。团队特别针对甲醛、苯系物等有害物质的危害,结合专业检测仪器,现场演示了如何快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并手把手教居民使用简单的检测工具。他们将高分子专业知识融入志愿服务,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橡尚”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都很受鼓舞。
他们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传递给更多人,让社区居民受益。他们深知,大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携手共建,在服务社区中收获成长
在“橡尚”志愿服务队的成长过程中,学院老师们的支持和指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在老师的指导下,“橡尚”志愿服务队还成立了青岛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高分子学院分会临时团支部,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组织力和凝聚力。通过民主选举,确立了支委会成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为志愿服务队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橡尚”志愿服务队还与学校周边多个社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和进社区行动。在与社区合作共建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探索创新服务形式。队员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打扫维护社区卫生,学习并宣扬“雷锋精神”;他们走进社区,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跨越数字鸿沟;他们还积极参与社区环境美化,利用高分子材料知识,为社区设计制作环保标识牌和垃圾分类设施。
“每次看到社区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他们由衷的感谢,我们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赵事通坦言,志愿服务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团队成员们始终相互鼓励,坚守初心,跨过一座又一座大山。
在一次社区环境美化活动中,“橡尚”志愿服务队负责设计制作一批环保标识牌。为了确保标识牌既美观又耐用,队员们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精心挑选环保材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确保这批标识牌能及时安装。他们的作品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环保标识牌也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
“志愿服务不仅让我们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更让我们在实践中提升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赵事通说,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他们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青春无悔,让志愿服务之花绽放光彩
展望未来,“橡尚”志愿服务队成员们表示,将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领域,继续深化与社区的合作,开展更多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实践项目,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社区的发展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我们相信,青春因奉献而精彩,人生因志愿而升华,”赵事通坚定地说,“我们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