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通社记者 赵美焕 张靖梓 郑强
李百浩,共青团员,自动化212班班长,获校级一等综合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等十余次,荣获第八届“青科好班长”、校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参与青年防疫突击队、青岛市星河志愿服务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达400小时,多次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日日行,不怕路途远;常常学,不怕知识浅。”这是李百浩一直以来秉持的信念。青春气贯长虹,进取压过苟安。坚定的信念引领他在人生之路不断前进,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以身作则,共同成长

带着高中班主任的期望,李百浩迈入大学后,积极竞选,成功担任班长一职。得益于独特的管理方式,自动化212班的同学们用“果断”“幽默”“灵活”这三个词来形容李百浩班长。在课堂的讨论环节,他总能积极地想出自己的观点,并带领同学们做出更有新颖性的事情。在得知班级某一专业课通过率低时,他带领学业成绩拔尖的同学成立了互助小组,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同学提高学业成绩。除此以外,李百浩以身作则,带领同学参加竞赛,获得多个奖项。在班级管理方面,他心思细腻,调解纷争,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当班长是一个双向成长的过程,”李百浩说。在性格方面,他变得更加沉稳,明白了遇到问题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能冲动行事;在表达方面,曾经的他并不是一个主动的人,也不习惯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但如今无论是班级会议,还是课题汇报,他都能侃侃而谈,得心应手;在领导方面,李百浩从一个没带领过团队的“小白”,蜕变成了一个组织有序、思虑周全的优秀班长。岁月无痕,却悄然见证着他的成长。
学海泛舟,书山觅径
志存高远者,从不止步于单一赛道的领先。作为班长的李百浩,不仅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出色,同时也在学术领域斩获佳绩。他曾荣获山东省第九届“互联网+”大赛金奖、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等,发表一篇论文,两项专利,现已保研至北京工业大学。
李百浩将学习经验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复习,温故而知新,要想学好专业课,只凭上课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课下及时复习,把知识点吃透,才能有质的飞跃;三是实践,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像嵌入式及微机原理这类的专业课,可以通过完成一个小项目或打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在专业课考试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降维打击的感觉。”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作为班长,如何平衡工作和学习是李百浩必须解决的难题。李百浩坦言,面对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准方向,明确自己的精力该如何分配;其次则是高效做事,把一小时用出两小时的效果。“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他说。
躬身志愿,青春担当
用爱心播洒阳光,用高尚践行平凡。在校期间,李百浩长达400小时投入在了志愿服务当中。虽然在参加青岛马拉松志愿服务活动时,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集合,但是当他看到现场的跑者挥汗如雨依旧咬牙坚持到底时,内心也受到了鼓舞。“这种情绪是你看多少遍赛事播放和听多少遍慷慨激昂的描绘也无法体会到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切实感受到。”他说。
用行动诠释责任,用爱心回报社会。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群热血青年的团结合作。在李百浩看来,志愿服务不仅不会成为学习和生活的负担,反而可以加快自身的进步。“志愿服务让我感受到人间有大爱。”他说道。与此同时,李百浩在假期还积极号召班级同学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对志愿服务有满腔热血的同学参与其中。
李百浩说:“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路,所以在大学中,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观察身边的一切,不断开阔视野。”只要怀揣梦想、勇于追求,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