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学子 >> 正文
    • 科大学子

赵学栋:从可为到有为,我的科研逐梦之旅

发布日期:2025-04-03

夯基筑台,知识积累有可为

三年前,我满怀对科研世界的向往,踏入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门”,就此开启了在科研领域的逐梦之旅。三年的稳扎稳打、刻苦钻研,助我在学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业成绩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多次荣获校内一等综合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科创奖学金及青岛银行奖学金,也曾获得校优秀团员、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在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电子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我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入理解了专业理论,积累了熟练的实践技能,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这些储备如同基石,为我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我科研征程中充满希望的“可为”之基。

砥砺前行,竞赛磨砺当敢为

1BFC31

在逐梦科研的道路上,学院为我们搭建科研创新实践平台,以“兴趣驱动+知识融合”的人才培养架构,建立教师“传”、社团“帮”、老生“带”三种模式,并成立科创小组,邀请专业老师分享和指导,以赛促学。这些都让我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实用方法,对如何高效备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充分的准备。同时,积极参加竞赛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还能显著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蓝桥杯”单片机比赛中,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平时科创实践中锻炼的思维,我过关斩将,最终拿到国家级奖项;在FPGA创新设计大赛、集创赛华北赛区决赛中,我拼尽全力,多次取得好成绩。于我而言,这些竞赛经历影响深远——专业技能上,我在硬件设计与编程、算法优化、半导体器件工艺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思维方式上,我逐渐培养起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团队协作上,我明白了有效沟通、分工协作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心理品质上,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坚韧、自信,自身抗压能力有所增强。

科研筑梦,辐射带动当有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凭借在科研道路上的不懈努力,我已成功被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就此开启新的科研征程。由此,我深刻体会到扎实的学习基础和丰富的竞赛经历带给我的成长,希望我也能靠自己的微薄之力辐射带动更多的学弟学妹积极投入到科研竞赛中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作为一名党员,依托所在党支部“我为同学办实事”平台,我积极发挥科创引领作用,为同学提供科创、科研指导。中科院是我深造的下一个节点,也是载着新梦想出发的起点。我深知,未来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但科研筑梦道路上凝结的力量将助我突破创新,在新征程中继续超越自我!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