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5年9月9日 >> 第二版 >> 正文

师者如灯

发布日期:2025-09-15

外国语学院 张慧颖

因着奇妙的缘分,我的高中班主任是一位刚刚上任语文教学岗位的芮女士。仍记得开学时的第一次班会,当家长的目光从手机屏幕挪至讲台,看到这抹娇小身影,质疑声也逐渐变多——“这么年轻就来当班主任,还是第一次见。”“年龄还没我大,能有管理经验吗!”“年龄这么小,能镇住班里这些学生吗!”意料之内的,这些言论非但没有击溃这位女士,反而助长了她在教育学生方面的锐气。事实证明,她不仅“镇”住了我们,还将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当然,也有令她感到头疼的学生,但她也不会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极有耐心地教导、劝说。高一的这一年里,对于我们,她费劲了心思。

时间来到高二的六月,一次深夜里的匆匆一瞥让我记忆犹新。那天,我因忘带作业本返回教学楼,却见语文教学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悄悄走近,透过门缝看见芮老师独自坐在桌前,正轻声吟诵着什么。她微闭双眼,双手随节奏轻拍桌面,完全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我屏息细听,竟是《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她的声音颤抖着,眼角有泪光闪烁。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她白天在课堂上平静讲述的每个字,原来都经过了这样的沉浸与思考。她不仅是在教书,而是使自己与文字相连,而后将升华过的文章带给学生。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她像往常一样,平静地讲解《项脊轩志》。当讲到“庭有枇杷树……”时,她顿了顿,轻声说:“归有光写下这句话时,心中不是悲恸,而是平静的怀念。最深的感情,往往如同平静水面下的激流。”同学们似懂非懂地点头,只有我知道,她昨夜曾为这一句流过眼泪。

暑假匆匆而过,紧张忙碌的高三如约而至,许是上网课的原因,回校上课的我们散漫至极。面对这种情况,芮老师不似其他班主任一样老生常谈,而是以身作则——早自习她是第一个到的,晚自习她是最后一个走的……在她的影响下,第一个开灯的班级变成了我们,最后一个关灯的班级也是我们。

高考终于在日复一日的刷题中到来,这一次的高考,我们不再是观望者,而是亲历者。考试前的那晚,大家便已经沉浸在高中生活即将结束、暑假即将到来的喜悦中,互相商量着去哪游玩、在哪练车……不知何时,那抹陪伴我们两年半的熟悉身影已经像往常一样出现在教室门口,她提着一袋礼物:“同学们,高考在即,希望大家放平心态,正常发挥。当然,我也有些‘法宝’送给你们!”不一会儿,一串串金榜题名的红色手绳被戴在了我们的手腕上,桌子上也摆放着“高考胜利”的手牌。

灯光虽弱,却能穿透时光;师者平凡,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成就非凡。后来,与朋友闲聊时,我总会下意识地说出一些芮老师曾教导我们的话语。是她让我懂得,真正的教书,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盏灯。而那燃灯者,以自己的学识为灯油,以青春为灯芯,静静地燃烧,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师者如灯,不耀眼、但长明,不炽热、但温暖。今夜,我在灯下写下这些文字时,忽然想起芮老师可能也正在某盏灯下备课。岁月更迭,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变的是三尺讲台上的那份坚守。

灯光传递,光明不息,大概这便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千年的秘密……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