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4年5月9日 >> 第四版 >> 正文

光荣之路 历久弥新

发布日期:2024-05-14

环境学院 林炜

翻开这本书,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革命浪潮中,随着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走过山川河流、突破围追堵截、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往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炮火纷飞的战争时,我们只是感叹敌我实力悬殊,向往金戈铁马的豪情。但是《靠山》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革命时期的艰难和悲凉,真正看到了革命英雄向死而生的意志,那些在漫漫征途中的战友无声的离别让人怆然泪下。

为了民族解放和恒久的和平,那些离家的战士奔走在风雨中,他们看不到远方家人的望眼欲穿,只能看到带着思念南飞的鸿雁;闻不到家乡成熟的稻香,只有漫山的硝烟和火药。他们战斗在山川里,拼搏于江河中,他们坚强且团结,虽离乡却不孤独,整个革命军队在漫长战斗中获取的温情和力量离不开追求胜利和自由的中国劳动人民,民众对红军不求回报的支持成为有力的依靠。在战争年代,人民的靠山是我们伟大的革命军人,革命军人的靠山也是意志坚定、信仰崇高的人民。我们曾经只看到30万的长征军人到达目的地时只剩下3万人,20余万红军官兵被留在了千山万水之中。《靠山》让我知道这数字中每一个冰冷的“1”都是一个战士饱含故事而热烈的一生,他们用自己的全力托举起了部队前进的每一步,也成就了新中国日后的灿烂辉煌。

《靠山》里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照映出我们的内心,激励我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走出舒适圈,躬身实践,将青春热血播撒在祖国的大地上。《靠山》里的故事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我们迷茫的心灵,引领我们为了目标不断拼搏,在国家和社会需要时,毫不犹豫扛起我们的重担,以实际行动回应革命先辈跨越百年的心声。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