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4年5月9日 >> 第四版 >> 正文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发布日期:2024-05-14

环境学院 朱月媛

翻开《靠山》,就像穿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铁流老师的笔下,时代洪流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成为了主角,在历史的舞台上也有了一束为自己而亮的光。《靠山》让我看到了被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的中国人民,理解了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感悟了为什么在那个至昏至暗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都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军战士们坚定信念、爱民亲民、顽强拼搏、浴血奋战,成为了可以燎原的星火。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江西沙洲村,从开始的村民听到消息四散奔逃,到与红军接触后用心照料,再到红军离去时挥泪送别,这是战争时期万千苦难群众的缩影。20世纪30年代,人们大都通过报纸书信获得信息,而国民党掌握的主流媒体、报纸经常抹黑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使群众对党存在很大的误解。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了大半个中国,给恶意的诽谤沉重一击。红军战士们面对敌人毫不畏惧、前赴后继;面对苦难大众尽己所能、施以援手。他们为劳苦大众带去了希望,他们是燎原星火的万千之一,万千之一的他们点燃了其他的万千民众。

普通群众朴实勇敢、奋起反抗,成为了星星之火点燃的熊熊烈火。《靠山》中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人民群众奋勇支前的场景。这些饱受苦难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会在红军需要木板过河时,捐出自家床板、门板,甚至拆掉祖传的房梁;会把红军的孩子接回家喂养,哪怕自家孩子因饥饿而死,也从未想过弃养;会明知参军九死一生,也把自己的丈夫、儿子送到战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1934年的于都河边,站着送兄长的孩童、送丈夫的妻子、送儿女的母亲,他们知道经此一别,恐难再见,他们有痛苦、有不舍,唯独没有阻拦。革命的队伍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离不开这些群众的支持,红军的到来点燃了他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内心深处反抗压迫的念头使他们也成为革命的熊熊烈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国家的强大使我们不会如革命先辈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仍要保持清醒,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以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学识向周围传递积极能量,当万千个我们布满社会各个角落,星火即可燎原,未来将光芒万丈!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