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4年5月9日 >> 第四版 >> 正文

不忘历史 不负人民

发布日期:2024-05-14

环境学院 宫姝丽

“历史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无论什么时代,人民都是最有力的靠山。”《靠山》创作过程中展现的求真求实、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让人震撼,它呈现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互为靠山,生死与共的动人情感也让人久久难忘。

不论是鼓起勇气用乳汁喂养伤员的李大嫂,还是创办了战时托儿所,抚养了近百名八路军战士和革命烈士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亦或是叶坪乡“见松如见人”的华钦材等17名烈士。这些都是朴实而平凡的普通群众,但是在那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发自内心地拥护红军,甚至用生命保护他们,成为他们。也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成千上万红军战士的浴血奋斗、最广大普通群众的无私付出,我们才迎来了胜利的曙光。百年征程,风雨漫漫,也许那些奋不顾身、舍生取义支援前线的身影已经随着时间的变迁湮没在历史长河里,可那一个个感人的真实故事中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和温度却会长久激励着、温暖着我们。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歇,但我相信,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人民始终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永远是党的“靠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面对其提出的“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这一问题,曾深情地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通读《靠山》,我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八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短短的语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穿过历史长河而愈发深厚的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中来,离不开人民群众,也一直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与使命。家国危难之时,我们党奔走呼号、挺膺担当,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利益筑起血与肉的长城,党永远是人民的靠山。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历史的长卷中,有无数的画面,都值得今天乃至明天的人们不断追忆和怀念。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承担起我们这一代应尽的责任,厚植人民情怀,把人民当靠山,为人民做靠山,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