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学子 >> 正文
    • 科大学子

赵事通:脚踏实地 行则至远

发布日期:2025-11-26

学通社记者 杨聪敏 卢佳

赵事通,中共党员,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橡胶229班班长。曾获青岛科技大学“十大自立自强标兵”“青科好班长”等14余项荣誉称号;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等10余项奖学金;在科技创新竞赛中,获第十一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国家级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山东省银奖、“建行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银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省级一等奖、第九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等20余项奖项。现已推免至兰州大学。

笃学不倦 勤研致远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赵事通深信,学业是大学生立身之本。即便身兼班长、协会会长等多职,他也从未放松对学业的追求。课堂上,他全神贯注紧跟教师思路;课堂外,他善用碎片化时间及时复习巩固。正是这份持之以恒的专注,让他的综合测评成绩稳居专业前茅,连续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12项奖学金,为后续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根基。

他不仅追求分数,更注重知识的深层理解与创新应用。从大一起,他便主动联系导师,走进实验室,与科学零距离接触。他深知科研之路道阻且长,面对材料合成效率低、实验条件难以控制等重重困难,他始终秉持“科研要有大试错”的信念。历经350次合成实验的失败,他未曾气馁,而是善于查阅文献,虚心地请教师长,并与团队成员紧密协作,通过构想多种实验方案,反复琢磨剖析数据,最终攻克难关。这份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反哺理论的循环,不仅让他斩获了第十一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国家级一等奖等3项国家级、17项省部级竞赛奖项,更让他真正体悟到科研的真谛,为其推免至兰州大学铺平了道路。

恪尽职守 严管厚爱

作为橡胶229班班长,赵事通始终秉持“责任心是初心,原则性为标杆”的管理理念。他将服务精神融入班级建设,不仅无私分享经验,更牵头制定规划、搭建沟通桥梁,确保同学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在他的带动下,班级科创竞赛参与率达到100%,推动班级同学全员投身科研,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

在管理中,他恪守“原则不松、温度不减”的准则。当有同学对集体安排提出异议时,他既坚守学风建设的底线,也乐于换位思考,通过优化方案来寻求共识。三年来,班级连续获评校级“先进班集体”与“五四红旗团支部”,班级学生累计获得各类奖学金100余人次,受到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71人次,更有5人成功推免至985高校,创下16.68%的同专业最高保研率。这些成绩,正是对他“严管厚爱”理念的最佳印证。

志愿热忱 实践笃行

“奉献是青春最美的底色。”赵事通始终坚信,实践是青年成长最坚实的阶梯。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600小时,足迹遍布山东、河南、安徽等7个省份。担任高分子学院志愿者协会会长期间,他精心组织“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系列活动,带领团队深入基层,与多个社区建立常态化共建机制,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收获了广泛赞誉。

2024年暑期,他作为队长带领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表现出色,项目成功获批“美丽中国·青春行动” 2024绿色长征团中央专项。通过深入乡村开展扎实调研,团队荣获校级优秀团队称号,他个人也因表现突出,获评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学生。这些宝贵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赵事通深知,过往的荣誉皆是序章,真正的征程永远在前方。他以“信念为帆,奋斗为桨”,在青岛科技大学书写了无愧于青春的答卷。展望未来,他将继续秉持“脚踏实地,行则至远”的信念,在兰州大学这一新起点上继续求索,以专业所学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栋梁之才。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