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学子 >> 正文
    • 科大学子

孙广聚:以奋斗之笔,绘就青春华章

发布日期:2025-11-12

学通社记者 刘亦鸣 宋成双

孙广聚,中共预备党员,曾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橡胶229班副班长、AF街舞社副社长。曾获2024年山东省政府奖学金、学校一等综合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获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多项荣誉称号;获“挑战杯”秦创原专项赛全国银奖、国家级大创立项等多项竞赛荣誉。现已推免至山东大学进行直博学习。

勤勉笃行 厚积薄发

谈及获得山东省政府奖学金及多项校级综合奖学金的经历,孙广聚认为,扎实的学业成绩是根基。他坦言“学习成绩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一方面。”这背后,是他对课堂的专注、对作业的一丝不苟以及对知识点的深入钻研。对于高效学习,他分享了自己的“秘诀”——“闭关学习法”与“A4纸学习法”。即在考试前约一个月,进入规律、专注的复习状态,每日定时定点在图书馆沉浸式学习。学习时,用A4纸将一门课程的知识点从头至尾进行梳理,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这种方法有利于快速对知识进行系统掌握和理解,而不是仅仅适用于考前突击。”这种结构化、系统化的学习方法,无疑为他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孙广聚并未将视野局限于课本。在他看来,奖学金是对综合能力的评定。因此在保证学业优异的同时,他积极投身科研竞赛与社会实践,力求全面发展。

兴趣引领 迎难而上

孙广聚的科研之路始于大二下学期,但科研兴趣的种子在更早时候便已播下。从担任实验课代表时主动进入实验室参观学习,到大二正式加入专业教师的课题组,他在师兄的带领下逐步开启了科学研究的大门,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参与“挑战杯”等高水平科创竞赛。

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坦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是常见挑战。“做实验更加灵活,需要考虑的细节更多,时常会遇到预料之外的情况。”面对困难,他强调了“及时复盘”的重要性:通过每日总结实验中的疑惑,主动查阅文献或向师长请教,将问题逐个击破。他特别分享了一次竞赛经历,团队在省赛阶段抱着尽力而为的心态,在决赛前夜于酒店反复模拟答辩至凌晨,最终超预期地斩获佳绩并晋级全国赛。“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拥有信心并全力以赴,结果往往水到渠成,”孙广聚感慨道,“过程的收获远远比结果本身更为珍贵。”

规划为纲 张弛有度

身兼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街舞社副社长等多重角色,同时保持学业名列前茅,孙广聚的时间管理能力令人称道。他将这一切归功于“规划”二字。“大学里琐事繁多,清晰的计划表是应对的关键。”他会将学习、学生工作等任务逐一列出,明确每日待办事项,在此基础上再合理安排个人爱好时间。

在不同阶段,他也会动态调整重心。大一大二时,社团活动参与较多;进入大三后,则更聚焦于学业与科研。但他强调,无论何时,“学习时间一定始终要占据最大比重”。社会实践多集中于寒暑假,而科研工作则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灵活“挤出”时间,如利用公共选修课的空隙,或是在课程减少后增加投入到实验室的时间。这种有主有次、动态平衡的策略,使他能在多个领域游刃有余。

回顾四年大学时光,孙广聚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来概括自己的心路历程。对于学弟学妹,他鼓励大家珍惜在校时光,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勇于尝试,不断突破自我,书写无愧于心的青春篇章。

孙广聚用行动证明,唯有以奋斗为桨,以规划为帆,方能在大学的广阔天地中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他的经历,必将激励更多学子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坚定信念,勇敢前行。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