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4年11月26日 >> 第三版 >> 正文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讲好科大心理育人故事

发布日期:2024-11-28

近年来,心理中心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生处的具体指导和各学院的支持下,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守好安全底线,赋能心理成长”为目标,围绕教育教学、宣传实践、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工作格局,持续提升心理育人质效。自2013年起,心理中心实行“周总结,月上报”制度,即每周梳理、每月汇总工作内容,形成心理健康工作简报。今年9月的工作简报恰逢第100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百期简报,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心,见证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历史变迁。工作简报历经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发展进程。2013年4月发布第1期工作简报,详细记录了个体咨询人次、心理危机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其干预措施,这一形式一直沿用到2017年;2018年第1期(总第48期)简报首次增加了重点工作内容汇总板块,同时将在库心理危机学生情况以表格形式呈现,并抄送至分管校领导和研究生院处。自2020年第2期(总第66期)起,工作简报初步根据“四位一体”工作格局进行分模块总结,再到2023年第3期(总第89期),将队伍建设从预防干预模块中剥离,单独成为一个独立模块,形成目前相对固定的“咨询、辅导及危机干预情况”“扎实做好教育教学”“线上线下组织宣传引导”“常态化开展预防干预”“持续加强队伍建设”五大板块以及以附件表格形式呈现当月心理危机库信息。简报形式从简单汇总到“五位一体”工作的分模块总结,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成体系化、更详实、更全面。

百期简报,记录的是文字,彰显的是情怀,书写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飞跃发展。心理中心成立于2005年,“五位一体”格局下的具体工作在这近20年间得到了积极发展。一是教育教学上,从最初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展适应性讲座到2018年作为开课单位开设通识限选课《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再到2020年将全覆盖式新生班级团辅纳入课程必修实践环节,2023年开设通识限选课《大学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持续致力于打造“1+1+X”课程体系和体验式教学模式,先后获批学校第三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教学改革思政专项、出版了2本校本教材和1本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材。二是宣传实践上,在“常年不断线,月月有重点”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形成成熟的“3·25善爱我”“5·25我爱我”“9·25友爱我”“10·25师爱我”的“以爱之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打造出手语操大赛、心理情景剧大赛等“热销”品牌活动,在“互联网+心理”服务模式探索中,创设“解忧信箱”“学生说”等专栏,极大拓宽了学生求助途径。三是咨询服务上,咨询预约、咨询记录撰写、咨询转危机等由纸笔化完全实现了网络化,咨询安排由中心为学生安排咨询师到学生根据时间和咨询师专长领域进行自主选择,咨询服务也由专兼职咨询师线下咨询扩充到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以及朋辈心理辅导师在朋辈小屋以面对面、热线或公众号“解忧杂货铺”回信等多种形式。近三年开展个体咨询2500余人次、订制式开展考试焦虑等主题团辅700余场次。四是预防干预上,心理测评从每年1次到每学期1次,从单一量表指标到抑郁、自杀风险双重指标,从只面向新生到覆盖全校学生,频率、指标、群体的增加实现了学生心理问题的早识别、早干预。而干预力量也逐渐实现了家校社的协同,包括心理危机学生“1+N”结对帮扶机制下的责任到人、连续组织“家长心讲堂”、畅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就医绿色通道等。五是平台保障上,制定了7个工作制度和工作手册,系统化设计学院数据赋能专项行动1轮次、辅导员“强基计划”21期、心理课教师“优师计划”3期、咨询师“月享会”33期、全校教师心理健康素养提升行动2期以及每年多场次的心理委员、心音使者、朋辈心理辅导师、班主任、导师心理助人技能培训,抓实抓牢队伍建设。

百期简报,交替的是岁月,更新的是数据,反映的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百期简报迎来了12年新生,从“90后”到“05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变迁也在简报中体现出来。与第一期简报相比,每月的咨询人数增长了5倍,在库心理危机人数增长了90倍,人数的增加映射的不仅是学生心理需求的增多、问题程度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求助意识的提升、病耻感的下降。这与学校注重整合校内多个部门资源、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求助路径的宣传有着重要关联,如学校在心理健康课中广泛普及心理咨询知识与预约途径、对接宣传部在食堂播放心理中心宣传片、对接教务处面向全校教师发布“关于在课堂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说明”、组织新生参观心理中心等,多地点、多人员、多方式的宣传,使学生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更便捷地获取心理求助信息,也更愿意来到心理中心寻求帮助。

百期简报,回顾的是过往,总结的是经验,展望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奋进方向。过去,学校扎实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了国家、山东省和青岛市的高度认可,先后获评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项目、第十七届全省心理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青岛市思政工作创新奖等。在新征程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着重推进数字教材研发科学化、学院宣传活动品牌化、咨询服务规范化、心理危机帮扶精准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的“五化”工作模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赋能学生健康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

(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