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出版1000期了,可喜可贺!作为一名毕业多年的校友,我对校报的感情尤为独特——在校报的新闻从业经历,直接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大学四年,校报的学生记者经历是浓墨重彩的。
与校报的结缘,始于大二,宿舍每次收到发送的校报,我都是第一读者,很崇拜、很仰慕第三版和第四版的作者们。基于广播站带来的自信,辅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我也斗胆给校报投稿了。那时候校报出版周期比较长,投稿之后的等待很漫长,等下一期报纸发到宿舍的时候,就急不可待翻看寻找自己的名字,开始时希望落空了几次,但终于有一天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和习作变成了铅字!真有点“漫卷诗书喜欲狂”,一篇豆腐块文章翻来覆去地看,睡觉前看,醒来后第一件事是再看……
以大学生记者团记者名义发表了不少习作后,我大三时候以“助理编辑”的身份开始协助老师为第四版组稿,得到校报魏绍和、李晓菊、赵昕等老师的言传身教,新闻业务技能得以快速提升。同时担任了《中国化工报》特约通讯员、青岛经济广播特约撰稿……
毕业后一次机缘,我考入了大众日报社,面对众多名校毕业、新闻科班出身的优秀同事,我没有气馁,笃信“天道酬勤”,愿意“笨鸟先飞”,边认真干活,边研读穆青、艾丰等老一辈新闻人的经典著作,并学以致用。从实习记者转为正式记者后,我的工作业绩就一直名列前茅。中国晚报新闻奖、山东省新闻奖、大众新闻奖等也纷至沓来,在《新闻战线》《青年记者》也发表了不少业务论文,这些助力我评上了高级职称、走向了主要领导岗位。
现在,我涉猎的业务范围有新媒体运营、电子商务、金融投资等,不管哪个行业,准确、简短、清晰的表达和简约、洗练的文字都是基本功,校报的经历、记者的经历带给我的素养,终身受益。
真心感谢校报各位老师,真诚祝愿校报越来越好,也希望更多的学弟学妹们从中受益!
(作者系我校应化系工业分析专业1994届校友,现为青岛腾视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青岛科技大学青岛校友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