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12月26日 >> 第四版 >> 正文

李志波:母校的培养,让我永远心不慌

发布日期:2023-12-29

欣闻《青岛科技大学报》即将迎来出版1000期的荣耀时刻,不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透过字里行间,白纸黑字,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在母校学习、生活的那段美好岁月。

我是从母校走出来的一位媒体人,而且在新闻采编岗位上,一干就是18个年头。这期间,我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媒体行业发生的巨变,尤其从纸媒时代,来到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时代。转型,更是成了近年来的首要任务。

和许多从纸媒时代过来的媒体人一样,我也存在一定的本领恐慌。但是,有在母校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在校报实战的丰富经验,有在校园锻造的特殊履历,我始终充满自信,时刻直面挑战,永远不会心慌。

不会忘记,我在2号教学楼自习室里,在稿纸上奋笔疾书“爬格子”的情形,然后小有成就地将文章交到校报编辑部,满心期待地等待发表。

不会忘记,我在23号宿舍楼D区616室,用同学的电脑,敲出了第一篇电子稿,向《半岛都市报》投出了第一篇作品,并得以全文刊发。也是在此,我练就了不一般的打字速度。

不会忘记,我在毕业前到海尔路人才市场应聘时,虽然时值中午,半岛都市报社的招聘摊位准备收摊,但看到我递上的厚厚一摞作品时,负责招聘的老师立即坐了下来,并打趣道:“哎呦,咱的编外记者来应聘了,赶紧给登记一下。”

工作后,我的点滴成长,都离不开当年在母校打下的坚实基础。现在,为适应新的传播格局,我也会拍摄一些视频,每次站在镜头前,我脸上总是带着镜头感十足的微笑,而且从来不用提词器,有同事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笑着回答:“想当年在母校信控学院(毕业时叫信息学院)迎新晚会上,我表演过语言类节目,当时台下上千人,我都不慌,你说现在我能慌吗?”

感谢母校的培养!

(作者系我校信息学院信息工程专业2005届毕业生,现任半岛都市报社半岛新闻编辑部首席内容官)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