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 王聪
同学们,让我来问大家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的人生偶像是谁?是今年夏天大火的李现、肖战、王一博还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于敏、袁隆平?
第二个问题:你每天最关注的新闻资讯是什么?是明星代言还是中国大兴机场通航、女排征战世界杯?
第三个问题:你在为什么而奋斗?是单纯为了房子、车子还是带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
如果你的回答是肖战、明星、房子、车子,那么问题来了。此刻我不想说信仰是你怎么认识世界,怎么和世界相处的全部,不想说信仰是你坚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笃信不疑、仰望崇高、终身坚定的信念,也不想说信仰是你人生的精神支柱与发展动力,是一个国家屹立东方的精神力量,但是我有段历史想和大家分享。
历史的走向,总是意味深长。回望我们的历史,1839年,农历己亥年,正值鸦片战争前,诗人龚自珍写下感时忧国的诗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封闭落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曾被黑格尔认为置身于“世界历史之外”。180年后,又是一个己亥年,神州大地早已换了人间。仰望苍穹,“钱学森”“郭永怀”“南仁东”等群星闪耀,那是赤子凝望故土的深情目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为我们阐释了信仰的力量;“千军万马战太行”凿出了红旗渠,几代人接力奋斗造就了塞罕坝茫茫林海,“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无数建设者架起中国桥、铺设中国路、驱动中国车、建造中国港。这70年的辉煌成就靠的就是中国人民信仰的力量。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信仰已然成为全国人民砥砺奋斗的精神力量与奋斗的不竭动力。
那么,围绕信仰,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子,应做些什么呢?
我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大家用大学四年时光,乃至更长时间去追问与践行。
一是树立信仰,我的人生方向在哪里?1935年9月17日,“九一八”事变四周年前夕,在南开大学新学年“始业式”上,张伯苓“爱国三问”直击灵魂,“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问”,一问民族血脉,二问家国情怀,三问责任担当,发问声已过八十多年,犹在耳畔,醍醐灌顶。作为新时代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红色铺陈成人生的底色,在奉献中点亮青春力量。
二是坚守信仰,我的人生怎么过?“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承担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青年学子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而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体现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里。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我们唯有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方能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和力量。
三是践行信仰,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时代向前,青年向上,对新时代青年来说,人生的最强音一定是在与主流声音的合奏中唱响。历史赋予使命,时代要求担当,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们这代人的长征,就是我们的人生意义。80多年前张伯苓在民族危亡之际的痛切之问,在新时代的阳光下也迎来了青春激昂的回答,那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接力跑中,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真正跑好历史交给新时代青年的接力棒。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用日出东方、河流奔涌的壮丽景象寄托对中国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如今,愿望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我们誓言,将传承先辈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奋斗前行,唱响属于我们的青春,续写少年中国的不老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