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19年11月12日 >> 第三版 >> 正文

青科十二时辰之清洁工篇

发布日期:2023-09-20

学生记者 任玉诺 郑洪龙 亓玺 张瑞卿 王泓淇

生活在青科的你也许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可当你清晨走下宿舍楼赶去教室,经过林荫路时,有没有瞥见过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每天起床洗漱时你也许会看到宿舍楼道又干净如初,那是一位位清洁人员未见初阳而劳的结果;每天清晨拿着早餐赶去教室上课时,你也许会感叹教室的垃圾桶又变的空空如也,那是一位位清洁人员夜深未归而劳的结果;每天晌午走在路上去餐厅用餐时,你也许会感叹马路上的垃圾为何不见身影,那是一群群清洁人员弯腰背天而劳的结果……

清晨伴阳来——卯时

年过花甲的吕大爷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他总是伴着日出行走在清晨的校园内,出现在寂静的5号宿舍楼中。吕大爷已经在5号楼工作两年了,每天清晨都是如此。最令吕大爷高兴的是看着一个个学生青春活力地走出宿舍楼奔赴教室,最欣慰的是听到一个个学生的暖心问候。

孙阿姨的家乡在泰安,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地坚持在这个岗位上。每天早上六七点钟,负责23号甲楼的孙阿姨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先把宿舍楼外围认真地打扫一遍,扫帚左右翻飞间不落下一片垃圾。将近8点开始正式进楼内打扫。

负责慧园乙楼的是李阿姨,退休之后,来到这里干起了保洁的工作。“我早上6点就要开始工作,将昨晚的垃圾整理好,便池、水槽清扫干净。一直忙到学生们离开宿舍楼,才能空下来休息休息。”早上9点钟左右,保洁阿姨依旧在忙碌工作,在接受学生记者采访时,才刚刚闲下来准备吃早饭。匆匆吃完便又紧接着打扫了起来。那忙碌的背影就又一次消失在学子们的视野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阳正人未休——午时

做完上午的工作后迎来的是更加繁忙的午间时刻,吕大爷本该十点半休息,但由于中午是人流最多的时候,他仍然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加班工作而不为一丁点的报酬。最让我们有所触动的是吕大爷还秉持着一份爱国情。“宿舍楼前的五个垃圾桶是公共财产,每天我都会好好管理它们,不让它们破损。我已经坚持两年了,到现在那五个垃圾桶还好好的。我的力量是很小的,能为国家做点贡献就是看护好国家发配的物品吧!”吕大爷如是说道。青科校园内不管是宿舍清洁工还是街道清洁工都拥有着一颗呵护公共财产的心,这是他们在这个岗位上的一份坚守。

“中午得一直忙到一点多,很累但很充实。”李阿姨说。比起夏的闷热浊臭,冬的凛冷锋利,春秋相对来说是颇为温柔的。但在工作中总是会遇到一些难处理的问题。孩子们午饭后,洗漱间角落里的垃圾,总会有一些汤汤水水带着盒子被放入其中,在阿姨收拾垃圾的时候,盒子里的液体难免会流出来,湿哒哒的蹭到衣服上,非常难受。但她仍会仔仔细细的把垃圾清理干净倒入绿皮垃圾桶里。

日落人仍在——酉时

学校内大部分清洁工的下班时间为四点半,可吕大爷给自己定义的时间并不是这个时间点。楼下每天都会遗落一些学生掉落的衣物,吕大爷就捡起它们并挂到一楼的晾衣绳上。第二天,那些发现丢衣物的学生会到楼下寻找。吕大爷看到他们找到自己的东西了,心里也感到欣慰。

孙阿姨刚到学校的时候负责的是本科生宿舍,在那里她有许多暖心的回忆。她说孩子们都很有礼貌,而且还很喜欢帮助他人。一天她下班的时候发现手机坏了,着急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刚好有个学生说:“阿姨,我来看看帮你修一下吧。”可能对于学生们是力所能及的一点小事,却让阿姨心里暖洋洋的。彼此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如此吧,一句问候,一点关怀,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后来阿姨调到了研究生的宿舍楼,管理员和楼长依旧对他们都很好,科大校园的人情味也是孙阿姨坚持至今的动力,这份工作累却值得。

镜头拉近,光圈放大。锁定慧园中面东立西倚黄昏的乙楼,李阿姨两手提着垃圾袋,身姿微佝,快步朝着宿舍楼外的垃圾桶走去,将半人高的黑色大垃圾袋“咣当”一声扔入其中。生活在继续,科大的清洁工人在坚持。李阿姨面带灿烂的笑容,跟学生记者聊起了她在这里这么多年的感受时说“很累但很充实”。

夜深人未归——亥时

加班到晚上九点十点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吕大爷经常要忙到很晚,“如果不把当天楼道的垃圾,厕所的污秽清理干净的话,明天孩子们看到会心情不好,也会影响他们一整天的。”所以当大爷拖着累了一天的身体回家时已经夜深许久了。我们看得到的是他们生活的冰山一角,或许当我们已经美滋滋的躺在床上的时候,还有一个身影在收拾最后的垃圾污垢,这就是青科的清洁工们。

吕大爷有时也会抱怨学生的不懂事,刚刚清理完的楼道马上就被弄脏了,厕所刚刚清理完又变得污浊,垃圾随手扔到垃圾桶的周围……但他也说这总是个别的人,相信大多数都是好孩子,但就是这些个别的人,常常使大爷的工作量增加了许多,楼梯爬了一遍又一遍,垃圾扫了又扫。

孙阿姨的儿子刚结婚,孙阿姨不想麻烦他,目前独自居住。她每天也是在学校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去。即便现在生活有许多不易,孙阿姨和这些年轻人在一起仍满怀希望。她希望负责的楼层里的研究生们可以更加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她希望日复一日的生活可以越过越好。

李阿姨也和所有清洁工人一样,一天的工作到晚上十点左右才圆满结束。她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尽职尽责。当李阿姨看着天色慢慢暗下去时,有时会感叹一声工作的劳苦,生活的不易。“这份工作我干了这么多年,刚开始是感觉挺累的,但现在也适应了,让我很安心。”棘手繁杂的清洁工作和日渐寒冷的冬日,都没能减小她嘴角的弧度。阿姨开朗热情,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坚持着。

清洁工们有自己的十二时辰,我们也不例外。正是学校清洁工的辛勤付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干净整洁的青科大。采访中,他们自始至尾对我们面带微笑,仿佛这些脏活累活都没有给自己的生活蹭去一点色彩。清晨有你,深夜有你,渺小是你,伟大亦是你。

这就是他们的十二时辰,在一天天轮回中铸就了青科最美丽的风景线。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