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08月29日 >> 第四版 >> 正文

【奋斗青春】耿宇轩:理想光芒万丈 热忱映照初心

发布日期:2023-08-30

研究生支教团 耿宇轩

千山暮雪邀春归,万里层云共对月。雪衣渐褪的贺兰山阙见证了我半年来的支教印记,而今也将和着春风与我再度相遇。步履不停的途中,我在这时回头凝望,浅寻迈入月牙湖的来时路。

最美不过遇见,让学生向上生长

青春尤知光阴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刚一结束,我和伙伴们便投入到了兴庆区如火如荼的七彩假期公益暑托班活动中。将要走进教室,对孩子们的期待悄无声息地鼓舞着我们。集体备课时我们总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每一个细节,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讲稿也早已让耳朵“起了茧”。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生们略带生涩的朗朗书声打消了我“学生到时候不配合怎么办”的最后一丝顾虑。每当讲解科学实验或是历史故事的时候,学生们总会齐刷刷地看向我,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常常这时,我也在思量如何让学生们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刻地领悟所学的知识。

用心做事,润物无声。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而独特的个体,都值得被关怀与爱护。在一堂科普实践课中,学生们正分组进行实验,角落里眉头久皱不展的小姑娘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随即上前,俯下身子询问原因,小姑娘嘀嘀咕咕没讲出几个字,音量更是小到淹没在了讨论声里。旁边的学生见状告诉我:“老师,她太内向了,从来没参加过我们的讨论。”我豁然开朗,首先结合课堂表现对她表示肯定,接着带领小组成员对她的加入表示欢迎,并引导她在实践环节“动起手,张开嘴”,最终在点评环节再次对其进行表扬。在全班热烈而温馨的掌声中,小姑娘终于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因为短暂,所以倍感珍惜。辗转于市区与乡村之间14个支教点的巡回宣讲活动让我和伙伴们可以为更多的学生送上精心准备的课程,同样这也意味着我们与每个支教点的学生往往只能见上一两面。我明白彼此的相遇一如惊鸿过隙,所教授的内容可能也会随着时间渐渐忘却,但我希望通过精神和理念的传递能够催化学生们心中希望的种子,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他乡即是故乡,春风细雨最难忘

祖国需要处,已然是故乡。最让我感到“没出家门”的不是夏季的干热、冬日的寒风,不是蜿蜒不绝的乡间小路,也不是一顿顿热气腾腾的饭菜,而是平凡日子里大家带着默契的亲切,恬然自在,就像缕缕春风轻抚着跨越山海的赤诚。

2CC5EA

“来咱这支教的都是些好娃娃。”在支教的这段时间里,不只学校的老师们,村委的大哥、小卖部的大姐也会带着期待地问我们,宁夏好不好,来这里习不习惯。“咦,好着呢,吃的住的都习惯,跟在家里一样亲切、一样舒服。”每每讲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地笑起来。真诚质朴中言及问候,踏实亲切中流露关怀。试问人这一生又有多少异地时光,能让你觉得他乡即故乡呢。

“中卫的瓜特别甜,旅游的话有时间可以去沙坡头看一看。”“前些年我也去过山东,青岛的蛤蜊扎啤就是好。”有次进城的路上,司机大哥亲切地和我们唠起了家常,从宁夏的整体环境、发展变化,再到风土人情、美食美景,一路的行程满载着谈笑风生,纯朴的民风告诉我——这地方来对了。没有很刻意的照顾,但大家的言行让我觉得好像早在很久之前,我就已经属于这里了。所以我默默在心里下定决心,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好苗子培好土、施好肥、浇好水,把老乡们的亲切和照顾毫无保留地带给孩子们。

校园多彩生活,热忱种在陪伴中

回忆起往日的时光,与学生们的点点滴滴常常映入眼帘。三尺讲台前,我看到刻苦认真的少年面对随堂测验时所展现出的从容与自信,也见过天天打闹耍滑头的“淘气鬼”背诵单词时悄然皱起的眉头;办公室内,我听到学生们询问成绩时的期待与紧张,也会与谈及家庭环境和青春烦恼的学生共情;田径场上,我带着学生们进行短传、长传、停球等基础训练,也肆意沉浸在足球场上进球所引发的欢呼雀跃与“哀鸿遍地”的喧嚣中;杂草丛中,我发现平时文静内向的学生原来话也不是一般的多,拔草的同时大家围成一群分享着青春的旅程。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理想在陪伴中被灌溉。上学期临近期末,一个与我无话不谈的小姑娘打电话请教问题。临挂电话时,她突然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老师,你是不是明年就不带我们了?”这句话直勾勾地戳中了我的心,没等我准备好措辞,泪花已在眼眶里泛滥。骨子里的感性让我不止一次地想到跟学生们分别说再见的场景,不知那时又会如何动情。

第二学期伊始,我遇见的是乡间的旷野、黄河的辽阔、御风的海鸥、垂暮的星河,遇见的是雪雾中山川绵延不绝、银装下校园万般寂静和孩子们迈过地上一层白衣走向新的收获。仿佛一切都在寻常中按部就班地走下去,直至我遇见了出乎意料的工作调动——九年级4班英语由耿宇轩担任。

走出七年级教室的那一刻,满脑子只剩下一句久久不能释怀的“同学们,再见”。刚换年级的时候,走在教学楼前遇到她们,几个小姑娘扯着我的袖子望向我:“老师,你回来教我们好不好?”嘴上的搪塞应付抵不过心中的欢喜,我亦把它当作对我最大的褒奖。我把孩子们记在了照片上、本子里,同时一遍遍地温习着彼此真挚而热烈的时光。

作为支教团的成员,我有幸参与到学生灿烂的青春年华,所以这份陪伴尤为珍贵。我希望尽己所能去教育好、陪伴好他们,让他们增长学识、开拓视野。我希望历届研支团用爱用情浇灌的种子茁壮成长,在若干年后长成参天大树,反哺到这方养育他们的土地。我希望与众多倾注热忱到教育和公益事业上的同路人一道,为学生们送上悉心关怀和实质帮助,为孩子们的成长成才,为月牙湖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理想光芒万丈,热忱映照初心。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能在支教过程中无愧于心、无愧于行。我盼望着时隔多年后的一天,偶然收到意气风发的孩子们发来讯息,上面写道:“老师,我现在走出了月牙湖。不过我还是想回去,就像当初来到这里的你。”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