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常委、副校长 罗细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实现国家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百余年的奋斗历程有力地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不断拓展和深化,领悟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动力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牵引和载体。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并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的时代责任。
一、深刻认识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对国家社会民族发展根本规律具有原创性的深刻概括。而科技、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已经证明并还将继续证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高校管理者,要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深刻认识到责任与使命的重要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我们有责任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故事,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的内在联系,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凝聚强大合力。高等教育强国已经写进了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才能担起强国之重?答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强国的目标又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强国的手段和基础,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又是高等教育强国实践之急需。对于学校本科教育而言,应立足学校历史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为奋斗目标,保持发展定力,深化内涵,坚定信心,锐意进取。
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探索性事业,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六个重大关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遵循。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精辟概括,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进军的方向指引。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根据教育部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 4430万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达到2.4亿人。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将有超过3亿的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资源,这将是当今世界无可匹敌的强大力量。但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党的二十大已经吹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角。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激发青年大学生立志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忠诚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特别是深刻领悟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论述,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实的举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踔厉奋发、守正创新,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党的教育事业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高等教育现代化精神扎实落实到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为学校发展、教育振兴团结奋斗。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增亮教育强国建设底色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方位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的战略需求,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本质是全体人民人力资本水平持续提高。同时,人才又是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为专章,对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进行系统阐释,并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类思维和学习方式的深刻改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格化、智能化高等教育生态。要坚持把专业和课程建设作为发展根基,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教学科研创新体系,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把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要支撑和基础工程的特殊意义、特殊价值、特殊战略,通过实现教育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深层底色,也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完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构建好“大思政”工作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率先探索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2035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实现这个伟大战略目标,离不开高校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要自觉担负使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在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价值引领的同时,更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特色、争创一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培养一大批本领过硬,在国家急需的重大科技领域有突破、有贡献的高质量人才。高校的教育教学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对我校而言,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青科大责无旁贷,我们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三个有组织”,奋力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以实际行动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青科大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