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06月06日 >> 第四版 >> 正文

对青科的追忆 ,虽迟但到

发布日期:2023-06-08

郝文桐

又是一年毕业季,我即将走完自己的学业路。回顾自己这二十年的求学历程,经历了懵懂的小初高,走过了心智变化最大的大学,也度过了磕磕绊绊的硕博。最开心也是最想重新经历一遍的唯属在青科的青葱岁月了!

青科大给了我太多,这也是这篇文章迟迟写不出来的原因。处处想写,却又不知道该笔落何处。

想写二教前的樱花,虽然没有武大的樱花那么烂漫,也没有海景山景的衬托,但是年复一年,它们就静静地开在二教前,默默地陪伴着我们一天天成长。回忆起自己天天坐在教室第一排的日子,真的很爽。没有窃窃私语的小声讨论,也不用与想玩手机的冲动做思想斗争,甚至打消了偶尔想逃课的错误想法。因为天天坐在第一排,如果哪天我不去,老师不用点名就发现了,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逼自己一把。上课时一心扑在学习上,课下就可以安心欣赏樱花。我向来推崇的就是学的时候好好学,玩的时候放肆玩。其实期末真的不用拼命去复习,既然课要上,为什么不好好听呢?要知道,有人给我们讲课是多么的幸福。成为一名研究生后,是多么希望能有人把知识直接讲给我听啊!

想写科大的校园文化,想写令我念念不忘的科大人。初入大学,我还是个天真甚至固执的孩子,而环境学院的老师们都宽容且真诚。不论是院长、书记还是分团委老师,都让我们感觉特别亲切。有时会听到别人说环境学院是个人少的“小学院”,可我觉得环境学院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们对我们真的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接触比较多的有贾老师、王老师、孙老师等,他们对于我做得不好的地方会指出,对于我犹豫不定的选择会提点。

还记得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我心里很纠结,就打电话向孙老师请教,那时候她不再是老师,而是一个大姐姐。当我遇到自己的“心动男孩”,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借机带回母校请贾老师“面试”一下。总觉得老师看人是最准的,那时候他也不再是老师,而是一个长者。尽管我离开了青科大,可是他们依旧真心待我。有时我在想,所谓回忆青科时光,其实就是怀念青科大的人,怀念教导我成长的老师,怀念和我一起走过四年的同学。青科大真的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儿的地方。

人生不可能无憾,尽管我对这段旅程已经很满意了,但也时常后悔自己浪费掉的时间,懊恼自己丢失的勇气。写到最后,希望如今尚在青科大读书的学弟学妹们,抓住让自己变好的所有机会,好好度过这段非常重要的时光。相信我,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拼搏的自己!

(稿件来源:贾可好工作室)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