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教师 张艳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信任的时代重任。而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些都是师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选择了教师事业,也就选择了无悔的人生。将近十年的教师生涯,我深深认识到教师事业的甘苦,也深切感受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是实施立德树人的主要力量,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教师更应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拥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良好的师德修养,以自己的身教印证言传,进而使言传化为学生的德行。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五有”:
教师要有一颗“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我认为高校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红心”,坚持党的领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心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市场营销与情报学系共有教师10人,其中党员教师8人,很好地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专业工作相融合。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纪念党的生日,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党的伟大。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在各个领域都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我们要不断学习,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次,高校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治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教师要有“大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说知识改变命运,那么教师就是一个引路人,一个燃灯者,是一个用知识、品格改变个体命运,并在这样的改变中汇聚起时代之风的伟大群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还要争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先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知识面窄、学术不精的教师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就无法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学生们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就会随之大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更新知识,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同时,教师应利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拓宽教学内容,分析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为同学们提供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的学习体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新时代的“大先生”,就是要在“有扎实学识”的基础上,还有卓越精湛的“大学问”,精于“传道授业解惑”,“择天下英才而教之”,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致力于推动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国家强盛。
教师要有“大技艺”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一名教师要想做“大先生”,在做到有教无类,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呵护学生尊严的同时,要培养“工匠精神”。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不同以往、非同寻常,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著居民”,是在互联网襁褓中长大的一代,对知识的获得相对容易。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紧扣时代的脉搏,在教育上摆脱传统的束缚,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精耕细作,真正成为一名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更替很快,高校教师必须抛弃“术业有专攻”“闻道在先”的信条,注重跨学科素养的培养,才能在学识上得到学生们的认同和尊崇,给他们开启人生的钥匙。近几年,我系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也注意培养专业+互联网的“大技艺”。在授课时适时增加大学生关心的当下热点并进行专业讲解及点评,利用“雨课堂”等线上平台进行多元化教学,提高作业、小测验、课堂提问、研究报告等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实施线上阅卷。我系教师积极参加全国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线上培训,丰富自己知识储备的深度及宽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要有“大思想”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事业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扎实而渊博的中华文化知识。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更应该不断储备中西方文化教育资源,拓宽自身文化视野,以和谐、平等的理念去包容、借鉴他国文化,提升中外文化异同鉴别能力。此外,一线教师要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武装自己,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才能在西方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保持头脑清醒,洞察复杂的表象下隐藏的事物本质和规律,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因此,教师要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其人文素养,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登山千条路,共仰一月高”,老师应把握学科特色,把关爱社会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耳濡目染中渐渐熏陶。不论是专业课或是其他课程,目标无疑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课程,使“育德”与“成才”彼此交融,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完善的人格。
教师要有“大目标”
教师要做大先生,就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下一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是各种学术观点和思潮汇聚的地方,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思潮和观点很快地涌入大学,特别是西方社会中有些思潮,正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大学生。大学教师要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己任,既是经师,更是人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成为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刻苦学习、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