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1年11月02日 >> 第四版 >> 正文

我的青科岁月

发布日期:2021-11-03

孙永旭

时间总是如此执拗,它从不受外界的干扰,也永远不会停下它向前的脚步。潜移默化间,它改变着一条条街道、改变着一座座城市,甚至改变着江河湖海。在斗转星移中,时间也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魔力。每个人的心头总有那么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成为一生的陪伴。

九年前的盛夏,熟悉的骄阳似火,但却比往常更显生机勃勃。对我来说,青科的录取通知书是之前所有努力最好的馈赠,是“天道酬勤”四字最有力的证明。告别家乡临淄,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第一次见到了心驰神往的青科。粉墙黛瓦的南一门、青瓦朱墙的一政楼,无不在静静诉说着青科厚重的历史沉淀,小五四广场上的各种社团活动、东山操场上的足球赛、教学楼自习室里的奋笔疾书,无不彰显着青科的青春活力与努力拼搏。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大学生活方式,相比于内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更加喜欢聆听清晨教室外走廊里的读书声,沉醉于青科浓厚的学习氛围里。从三教到22号甲再到后来的5号楼,不知多少次与国旗护卫队在清晨相遇,不知多少次在中午吃博苑餐厅的面食,也不知多少次见到夜晚已经近乎空无一人的东山操场和小五四。青科春日里的翠绿、夏日里的骤雨、秋日里的微寒、冬日里的瑞雪,一切虽然都在不断变化,但其中孕育的希望却尽收眼底,朴实无华、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伴我前行。

滴答滴答,钟表的秒针一直画圈,时间一直向前,本科四年转瞬即逝。每个人都在大四那年为自己的未来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考研、有的考公务员、有的考事业编、有的参加各种招聘会找工作。我在经历了几番纠结后,最终选择了考自己所在化学院的研究生,并在经历初试、复试后被成功录取。在享受考研成功带给自己喜悦的同时,看着自己身边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我意识到分别的时刻终会到来。论文答辩、毕业照、学位授予仪式,离校前的日子每个人都与往常无异,但心中又都有些许涟漪,盛夏突然多了一丝寒意。分别的时刻,往常放假总是宿舍里第一个回家的我选择了最后离开,从5号楼到西门再到5路车车站、603路车车站,这一段不远的距离我大半天的时间里走了五次,也依次送走了我的五位舍友。没有想象中的依依不舍、也没有想象中的泪眼婆娑,更多的是互道珍重、相视而笑、挥手作别。这笑靥、这招手既是对四年同窗缘分的感恩,也是对分别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各自未来美好的祝愿。一段时光就此过去,好在我与青科的缘分仍在继续。

还未完全放下对大学舍友的思念,我就已经换了身份,再次向青科报到。研究生学习生活与本科生是大有不同的,班级的概念淡化,更多的是实验室里导师、师兄弟姐妹之间的圈子,更多的是科研工作。虽然之前做本科毕设时已经在实验室初步体会过科研的艰辛,但真当自己脱离了师兄师姐的带领,独立承担课题时,却还是有些准备不足。将书本的理论知识用以指导实践,但自己却万万没有想到,实践与理论的差距会是如此之大。种种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与情况让自己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些抓狂。现在回想起来,我特别感谢导师李明老师、师母文丽荣老师以及指导老师郭维斯老师。他们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最及时的指导,他们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给我指明了科研人应有的品质,他们看似不合情理、过于严厉的要求却令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现在的我十分感谢、感恩当初三位老师对我的严厉批评,这些批评促使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这必定会使我终身受益。“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在的明艳。然而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这句李明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他鼓励实验室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人的金玉良言,更是我三年科研生活的缩影。微微泛红的晨曦在实验楼前迎接我的到来、一轮明月与点点繁星还有那略显孤独的路灯陪伴我回到宿舍。有时,甚至通宵做实验。在无数个与实验室瓶瓶罐罐打交道,与老师们还有师兄弟姐妹们朝夕相处的日子后,我完成了学业,穿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硕士毕业服。这一次,自己真的告别了青科学生的身份。回想作为青科学生的七年时光,一幕幕熟悉的场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都涌上心头,《青春校园》的旋律久久回荡在耳边,仿佛自己永远属于这里。但工作单位的报到通知书让我意识到,最美好的七年时光已经落幕,自己终究要前往人生的下一站。

现如今,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定居在了同样美丽的滨海城市烟台。由于两座城市之间距离较近且交通便利,我时常会在周末带着自己的未婚妻来到青岛,看看我的母校。我的未婚妻会沉醉于南一门还有一政楼的历史底蕴,不停地让我给她拍照。我也会和她坐在小五四广场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给她讲以前在实验室的种种趣事,品味过往。是啊,七年时光,最美青春年华都在这儿了,怎叫人不诉尽心中感慨、激起对过往的层层回忆。除去学习层面,宿舍加装电扇以及书桌、八人间改六人间,博苑餐厅的改造升级,校园一卡通的推行,宿舍楼内整体翻新与浴室的加装……这些生活设施的点点改善,让我记忆犹新。而在青科的求学生涯也令青岛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风云散,变换了时空。七载青科时光,自己曾经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喜悦、有过悲伤,有过收获、有过失去,最终所有的一切都化为对同学的思念,对老师们的感谢,对母校的感恩。每年不知多少学子从祖国各地来到青科,又不知多少学子从青科奔赴各自前程。青科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和蔼的目光注视着她的每一位孩子。不管毕业多少年,每当提到青科两个字,无数的学子都会想到那难忘的青春。追忆是感恩学校、感恩师长,也是追忆和感恩自己无悔的芳华。我想发自肺腑地对母校说一句,母校,谢谢你!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对所有曾经的同学说一句,你们还好吗?也对我自己说一句,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是一个青科人!

(作者系我校2011级化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学生,2018年有机化学专业硕士毕业,现在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