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1年03月30日 >> 第四版 >> 正文

社会实践,助我成长

发布日期:2021-03-31

经管学院 热里妲

大家眼中的我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女孩,其实曾经的我孤僻胆小,容易脸红,一直默默地努力,却一点也不敢展现自己。我害怕得不到大家的肯定,更害怕受到别人的嘲讽。而就在去年一束阳光照入到了我的生活,我作为社会实践团团长参加暑期少数民族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我仿佛挖掘出了自己无限的潜力与能量,往日的自卑与怯懦,也在经历了这次社会实践的洗礼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2020年的疫情,让我们在距离上变远了,却让我们的心灵更近了。本次社会实践分三个小组进行,成果分组汇报。团队的成员们散落于天山南北,但距离并没有成为我们的阻碍,我们会定时采取视频会议的方式向指导老师汇报实践进度,讨论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活动的具体开展方式,我们选择了同时推进“线上调研”与“线下实践”两条进路的方式:线上调研的队员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咨询、互联网搜索等多种渠道来丰富实践的内容;而线下实践的同学尽自己所能给身边居民带来便利,给居民送去生活用品、日常食物,给居民测体温,帮工作人员摸排登记外来人员……在疫情期间,我们每一个队员发扬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激情与活力。

2020年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队员们除了完成日常的志愿活动外,还自告奋勇地调查村民们的实际脱贫情况,结合“e帮扶”计划,我们与村委会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困难群众生活情况,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虽然暑期时间有限,能完成的工作也有限,但我们用无限的热情,赢得了工作人员和村民的认可。在实践过程中,我努力突破自己,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对症下药。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锻炼后,我终于体验到了勇敢表达自己想法的乐趣,感受到了与老师、同学们进行思想碰撞的魅力。我珍惜每一次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的机会,珍惜每一次能够公开发言的机会,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努力完善、提升自己,不但获得了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更收获了自信与勇敢。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收获众多的良师益友。除此之外,我们团队被“中青校园”“大学生校园网”等媒体平台报道和称赞,同时参与“最美团队”、“镜头下的三下乡”等比赛,并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看到我和队员们的努力获得了如此多的赞许,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荣幸与自豪。

这次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激发了一直被自己所忽略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组织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三年时间来,作为首位被评为“优秀学生”的少数民族学生,我深感荣幸,更是分外感恩。

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只有经过亲身体会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作为学生的我们才能真正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才能脚踏实地地投身到实践中,才能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发现并改正自身的不足,进而让我们能够学有所用,为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实现人生价值。

这次社会实践结束后,我变得更加开朗乐观。在班级中,我积极竞聘班委,充分向同学们展现我的自信和担当,最终竞选成为专业组织委员和少数民族艺术团团长;在学校里,我也积极参加“三创赛”等大型比赛以及各类少数民族的活动和比赛,向全校师生展现出了少数民族同学积极向上的活力。在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比赛活动的同时,我也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主动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幸运地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而这些改变和荣誉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各位老师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我们肩上也担负着新时代赋予青年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一定会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实践宽度,挖掘实践深度,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用自己所学,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勇挑时代重担,携手创造美好未来,让少数民族学生成为青科大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