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特稿 >> 正文

【思政建设大家谈】潘妍妍:善用“四史”教科书,以“大思政课”铸魂育人

发布日期:2021-10-20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两会”后的首次国内考察——福建之行中给“大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必须坚持善用“四史”教科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课堂到校园,走进社会,着力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以“大思政课”铸魂育人。要把育人责任落到每位教师身上、把育人过程融入每门课程之中,润物无声、“融盐于水”。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全面了解和正确分析,形成对当代中国道路选择的理性认识和高度自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在“四史”教育中增强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随着信息开放,大学生如今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纷繁复杂,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判断,对大学生的能力是个新的考验。

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过程中,全面系统梳理分析我们党曾经面临的重大选择、重大转折、重大挫折、重大斗争,深刻洞察我们党在处理这些重大问题过程中展现出的坚守执着、历史清醒、科学态度和胸襟视野,必将有利于我们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真实、听清时代脉动,必将有利于我们从灵魂深处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史”教育扩展“大思政课”内容

第一,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用身边故事阐释道理、用细节打动人心,启发青年学子用自己的肩膀担负起民族的希望。比如讲改革开放史时,我曾引导学生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回顾浙江工作时的一段谈浙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道路的文章,并将此与青科大自己的改革发展相联系。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浙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一段“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历程。结合青岛科技大学40多年的育人改革实践,由远及近,也正是在不断践行这十个字。回眸40多年的改革开放,回顾在改革大潮中青岛科技大学如何从1978年的青春昂扬,与祖国一同迈入波澜壮阔的改革潮涌,一路走来,与改革同行。特别是刚刚走过的十年,是中国改革最全面、最深入的十年,也是青科大深化自身改革的十年。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最深的感受就是青科大的改革“停不下来”,这个“停不下来”有三层意思,一是改革不能停,二是不想停,三是不让停。

“不能停”是因为青岛科技大学的改革是被自己的发展愿望激发出来的,因为如果改革创新的脚步停下来,就意味着科大的发展会停下来。“不想停”是因为改革能惠及所有人,青岛科技大学作为一所高等教育学府,不仅教书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更始终坚守“今天你以科大为傲,明天科大以你为荣”的人性化办学治校理念,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青科大取得的斐然成绩,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全校的师生,科大的学子们能够在学校接受一流的教育,教师们也能够得到更多的事业发展平台,通过自己的奋斗回馈社会、回馈人生,不负自己、不负时代。“不让停”是因为青科大是社会主义的大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使命,教学与科研是青科大的立身之本与社会担当。“停不下来”的青科大是践行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样本。

第二,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和改革开放场景,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和新技术手段。青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学院公共区域打造成“社会主义500年”的文化长廊,将红色历史与学生日常生活无缝链接,在感悟历史的同时感知当下,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与感染力、针对性与实效性。

第三,要积极拓展“社会大课堂”,推进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青岛科技大学校领导发挥“头雁效应”,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学校与青岛市各类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共建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充分挖掘青岛当地的丰富红色育人资源,打造党史育人、实践育人大课堂。


在历史感悟中培养大学生客观理性认识世界的能力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理性而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史实,从党的伟大历程中领会真理的力量;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理性思考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是大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学术研究的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早已形成并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十八大以来,伴随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强化。将革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通过理性思辨正面引导学生崇尚英雄,是捍卫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反对错误思潮的重要举措和必要途径。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