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5年9月23日 >> 第四版 >> 正文

从天山到黄海:我的橡胶强国梦

发布日期:2025-09-30

高分子学院 王琪

当我手握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站在胶州湾畔的校园里,湿润的海风轻抚面庞,这与我熟悉的西域风沙如此不同。15岁的我,跨越三千多公里,从新疆来到青岛,带着家人的期盼与自己的梦想,在这所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的学府,开启追寻材料科学梦想的新旅程。

漫步在青科大校园,校史馆里陈列着的各种橡胶制品,从最简单的密封圈到高铁减震系统,从普通轮胎到航天器密封材料。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讲述着中国橡胶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史。作为全国少数开设橡胶工程专业的高校,这里承载着中国橡胶工业的未来与希望。

虽然还未正式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但通过新生导览和学长学姐的介绍,我已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橡胶不仅能够用于制作常见的轮胎和密封圈,更是国家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从航空航天到深海探测,从医疗器械到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特种橡胶材料的参与。这些介绍让我意识到,我即将学习的这个专业,原来承载着如此重要的使命。当了解到我国在高性能特种橡胶领域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技术难题时,一颗期待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这也是我未来要为之奋斗的方向!

也是在那时,我的理想开始从抽象变得具体:希望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能够掌握橡胶专业的基础知识,并在橡胶行业继续深耕,有朝一日成为橡胶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参与研制新型橡胶材料,为中国制造贡献一份力量;也希望能够开发出环保型橡胶制品,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海水潮起潮落,我的心潮也随之澎湃。站在校园里,我期待走进实验室,亲手触摸那些原始材料和加工设备;我期待学校举办的新生体验活动,希望我们有机会参观橡胶加工实验室,亲密接触密炼机、硫化机等专业设备;我计划常驻图书馆,查阅橡胶工程的相关资料。作为一名年仅15岁的大学生,虽然年龄比大多数同学小,但我相信,只要肯付出努力,一定能跟上课程进度。因为每当想到那些为中国橡胶工业奉献一生的前辈们时,总会获得支撑我前进的无限动力。

橡胶强国梦,从此启航;材料报国志,始于足下。从天山到黄海,从西域少年到青科新生,这段旅程让我坚信:大学是梦想启航的地方,而梦想的实现需要靠每一天的学习积累来促成。我将在青科这片科研与实践“双开花”的沃土上扎根,打好专业基础,培养实践能力。希望在四年后,当我回顾大学时光时,能够自豪地说出:“我没有虚度光阴,我为成为橡胶专业人才积攒了足够的力量!”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