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4年5月9日 >> 第四版 >> 正文

江山赋 人民魂

发布日期:2024-05-14

传媒学院 陈梦迪

“不是年轻人不喜欢红色题材,不管是影视剧还是文学作品,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思想性不是去说教,而是把人物生动鲜活地表现出来,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上下功夫。”

如果说“跨文体写作”是这本书在创作方面的特点,那么情感细节与人物形象的真实再现便是其内容特征。书中写到的人物超过百人,重要人物数十人,历史视野下有关他们的记忆碎片串联起1921—1949年间的诸多原貌,并于讲述中穿插着许多情感细节。比如,雷观林和乡亲们主动邀请路过的红军到自家吃饭,看着红军们为了防止打瞌睡而吃辣椒被辣肿的嘴巴、没辣椒时就咬破的手指,不肯收饭钱,但红军们还是偷偷放在了盆子下面;原以为只是与新婚丈夫短暂分别的刘淑芳,在几十年的守候后才得知丈夫早已牺牲,每年清明和元宵节都在那株榕树下点亮一排香烛……

何为靠山?何足以为靠山?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无法完全对被饥饿和无家可归折磨的军民们感同身受。但我们深知,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因此,何为靠山?人民便是靠山。

“渊子崖保卫战”中,村民们留下一张血书:“八路军、板泉区的领导们:俺们是渊子崖村的全体村民,俺们存有粮食数担,都是父老乡亲节约下来送给八路军做军粮的……要是俺们渊子崖的大人都不在了,就请你们把孩子都带走,将来有一天,他们也能打鬼子。渊子崖村全体村民。”再高明的作家,也虚构不出这些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令人震撼的真实事件。因为人民不仅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公,也是文学创作的主人公,就算岁月尘封,他们依然可以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温度。在革命战争历史长卷中挣扎求生的人们,值得被不断追忆和铭记!

“登瑶台以回望兮,冀弥日而消忧。”古人回望是为了解忧,今人的回望,则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让历史经验为实践所用,从而在前行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拂去历史尘埃,在时空隧道里,渊子崖的村民们迎面走来,新时代的青年们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