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12月12日 >> 第三版 >> 正文

大学英语课学习经验分享

发布日期:2023-12-13

学通社记者 赵齐明

汤丰萁,外国语学院英语224班,获校级二等奖学金,专业排名第三,大学英语四级成绩612分。2023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阅读赛项、演讲赛项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山东省决赛二等奖,“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学生组华东2区二等奖,第十七届和十八届21世纪日报社英语演讲比赛山东省一等奖,“IEERA杯”国际高校英语挑战赛中国区二等奖。

关于英语的学习经验,我打算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分享:

听:我建议每天早起“磨耳朵”,听新闻、练英语。推荐一个我常用的app,voa慢速版,我的方法是泛听和精听相结合,先听三遍,再看原文,查漏补缺,找出具体阻碍我们理解或者做题的单词短语进行强化记忆,这个过程也是积累词汇的好办法。

说:多听音频并且跟读。口语想练好,多读多写是首要任务。大量听听力、读文稿,最基本的一点是要把音标读对,把单词或者对读音模棱两可的单词标注音标,跟着视频反复模仿训练,坚持高质高量进行这一过程,自然会进步。

读:我推荐app扇贝阅读以及China daily,平常要多读外刊,把遇到的单词标记整理后反复背诵,毫无疑问,阅读的基础是词汇量。单词是核心,单词量越多,做阅读就会越简单,这是毋庸置疑的。

写:写作不仅是对单词短语以及句子的考察,更是对个人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建立属于自己的“语料库”是很重要的。有意识地用更地道的词汇与表达方式替换简单表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积累词汇,并更新表达方式。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多阅读,学习别人的好观点,多背诵,学习别人的好句子,多写多练。平时也可以和朋友就一些生活中发生的事进行讨论,能用英语直接讨论是再好不过,如果不能,可以尝试先用中文构思,再用英文表达出来。除此之外,也可以多看看奇葩说、辩论赛等,这对于开拓思维和积累也很有帮助。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