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学子 >> 正文
    • 科大学子

红十字志愿者协会:以志愿之名,绽放青春之光

发布日期:2025-03-19

学通社记者 郭怡彤 胡文博

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有这样一群秉持着 “人道、博爱、奉献” 精神的人,默默为他人付出,青岛科技大学红十字志愿者协会便是其中之一。自 2010 年成立以来,它便肩负崇高使命,于校园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百团纳新时,他们既不以兴趣爱好吸引学生,也不靠学分奖励“拉拢”学生,仅凭借“学习卫生急救知识,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这句质朴而有力的口号,在科大青年群体中迅速走红。

通过采访协会负责人王浩林,我们了解到了协会诞生背后的故事:在 2010 年之前,同学们关注到社会新闻中几起校园突发事件,都是由于现场人员缺乏必要的急救措施,造成一些本可避免的损失。这些令人痛心的事件,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掌握基础急救能力的重要性。2010 年秋季,一群热心公益的学生,主动扛起这份责任,自发成立了青科大红十字学生分会。

始于责任 步履不停

万事开头难,这是每个新生组织都要面临的挑战。在协会创立初期,由于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较低,成员数量十分有限。但这却没有让这群满怀热忱的志愿者失去信心,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协会成员齐心协力,积极探索宣传途径。他们通过在校园主干道开展路演活动、精心准备急救知识展板、现场演示急救操作等,吸引了众多同学的关注;通过与校医院和团委紧密合作,开展校内公共卫生活动,如健康知识讲座、卫生检查等,逐渐在校园内打响了知名度。

随着协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校外。协会积极与校外组织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例如走进社区为居民普及急救知识、参与大型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志愿者们的实践经验,还推动了校内外志愿者协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让“红十字”精神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在青春洋溢的校园里,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如同一簇跃动的火苗,用温暖点亮人间大爱。在协会众多志愿服务项目中,最让王浩林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手语角活动和献血车进校园活动。手语角前,他们以指尖舞蹈搭建起有声与无声世界的桥梁,让关怀在掌心流淌;献血车前,他们用热血行动诠释生命接力的意义,让生的希望随脉搏传递。王浩林向我们解释到,手语角会定期邀请专业人员,为感兴趣的同学提供学习手语的机会,提升同学们对手语文化的认知与尊重。而献血活动会联合青岛血站工作人员到学校,为校内师生无偿献血提供便捷的方式,获得了青岛血站和校医院高度评价。协会成员以青春之名播种点点善意,用点滴行动构筑起充满温度的校园人文风景,让互助友爱的种子在年轻心灵中生根发芽。

心火不熄 破局新生

每一段向阳而生的旅程,都需跋山涉水的勇气。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在播撒爱与希望的征途中,也曾与现实的荆棘相遇。活动场地的局限、宣传物料的紧缺、设备更新的压力……这些因资金短缺而生的问题,如同一场场静默的考验。但志愿者们从未让困境模糊初心,积极联络学校支持,学校通过对培训志愿者给予更多关注鼓励、设置奖励机制、加强团队建设与沟通交流等措施,帮助协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增强了志愿者凝聚力和向心力。

他们用创意化解资源不足,以热情弥补条件限制。手语角的教案自制、献血活动的校园联动、点滴善款的透明公示……每一次突破都是对“红十字”精神的生动注解。他们用行动证明,困难不是终点,而是凝聚力量的契机;挑战不是高墙,而是激发创造的火种。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每一份善意汇聚的微光,终将照亮更广阔的远方。

只问初心 传递温暖

在谈到协会未来发展规划时,王浩林首先向我们回忆起自己加入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的契机:“刚上大学时,对急救技能十分好奇,在百团纳新时,我了解到学校的红十字会,加入后被协会内的氛围吸引,并积极参与活动,如愿学到自己想要的能力,并留在协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光荏苒,王浩林已从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了新一届红会负责人。时间改变的是年龄,丰富的是经历,唯一不变的是少年志愿奉献的责任心。

未来一年,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将锚定更辽阔的航向——让献血车驶入更多年轻生命的潮汐,让热血的温度与年轻的心跳同频共振;在急救培训的沃野播撒星种,让持有“生命护照”的守护者如蒲公英般扎根校园。

红十字志愿者协会从来不只是温情的旁观者,而是青春战场上高举火把的引路人。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照亮他人,融化冷漠的冰窖,传递着温暖与爱。未来已来,红十字志愿者协会正站在新的起点,这里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延伸的奉献轨迹。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