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学子 >> 正文
    • 科大学子

孟远:不负韶华 逐梦新程

发布日期:2024-12-12

学通社记者 闫佳哲 盖嘉宁 刘亦鸣

孟远,中共党员,现担任材化211班长、学工办助理。获得第八届“青科好班长”荣誉称号。曾获山东省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综合奖学金;获全国2022年商科综合能力大赛特等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国家级立项,“恒宇杯”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校级二等奖等奖项。现已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恪尽职守 学工致臻

“少年自当扶摇上,揽星衔月逐日光”。自初中起,孟远便一直担任班长职务。进入大学后,他凭借丰富的经验成功竞选班长,以“责任心”为初心,“原则性”为标杆,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他不仅将自己从学长学姐那里学到的经验无私分享给班级同学,还积极引导他们加入科研组,大二时班级同学加入科研组的比例高达90%以上。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孟远始终坚守自己的准则。在他的带领下,班级连续三年荣获校级优秀班集体、五星红旗团支部称号,班级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的有100余人次,受到省部级及以上大创与学科竞赛奖励的有71人次。这些荣誉不仅是对班级同学个人成绩的认可,更是对孟远无私奉献与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青科好班长”的荣誉称号便是他与同学们共同努力的见证。

笃志向学 勤勉致知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即使工作繁忙,孟远也从未放松过对学业的追求,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当被问到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时,孟远说:“上课认真听讲,抓住老师的思路,课后做到及时复习,学业成绩就会有保障。”他始终坚信,持之以恒的专注才是学习的关键。

随着学习知识的深入,加上学生工作的推进,孟远也有压力大的时候。去中超联赛当志愿者,看球场上的热血澎湃;蹬上自行车飞驰,听风声在耳边呼啸;三五小友齐聚,诉说近日辛苦,这些就是缓解压力的好办法。孟远的学习不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还有对知识的创新运用。在学院政策的支持下,孟远满怀热忱地参与到各类竞赛当中去,用汗水浇灌梦想之花,最终收获了丰硕的果实,目前,孟远已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精研深析 科研致诚

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外,孟远还十分热衷科研工作。为了进一步研究深层科学知识,为国家科学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他利用材料专业的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科创研究。大一便有了保研目标的他,在得知心仪的目标院校更加注重科研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从基础做起,稳扎稳打,不断积累科创经验。同时,他也积极向学长学姐请教发展经验,联系导师加入课题组,走进实验室,与科学零距离接触。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规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对数据、现象和理论进行反复琢磨与剖析,挖掘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内涵。

当然,取得科研成绩的过程中一定少不了挫折。孟远说:“从一次次的实验中,我领悟到做科研不但要善于查阅资料,更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他回想起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比如面对材料合成效率低、实验条件难以控制、规律难以寻找等问题,或许换做旁人早已沮丧放弃,但深知科学研究任重道远的他总能重整旗鼓。他仔细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考虑多项对策,构想、制作多种实验方案,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资料文献中寻找出路,虚心请教师兄师姐,从导师那里寻求帮助,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最终攻克难关,迎来曙光。

热心服务 实践致忠

在保证学习和工作的前提下,孟远也会拿出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大学的寒暑假期间,孟远参加过多次“三下乡”活动。在学院导师的牵头下,他前往大型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了解其研究领域,并学习到了许多在学校难以接触到的专业知识。“在丰富的实践交流中我学习到了很多,这让我的专业面变得更加广阔了。”孟远说。

令孟远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实践活动是在山东济南一个相对贫困的小村庄里进行的。他与队员们与村支书深入交谈,了解到村支书在大学毕业那年放弃了分配到城里的机会而选择留下支持乡村建设的感人故事。村支书不仅引进了养鸡场带领村民致富,还关心村内老人的生活,每周六中午请他们吃饭。孟远深受感动并表示他真正见证了脱贫攻坚政策为百姓带来的巨大利益,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此外,孟远也积极参与青岛马拉松、中超联赛等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社团和组织,大家可以在学习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的活动,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争取让大学生活不留遗憾,收获更美好的回忆。”孟远说。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孟远深知每一份努力都在编织未来的锦绣,每一次拼搏都在铸就明日的辉煌。在时代的浪潮中,他将继续以信念为帆、以奋斗为桨,不负韶华、逐梦新程。他相信只要保持初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