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粟
为庆祝青岛科技大学建校75周年,9月20日,学校2025年校友秩年返校纪念大会在四方校区西礼堂举行。1995届塑料工程专业毕业生、西安艾博宸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宁,作为校友代表在会上发言,并在会后接受了采访。
简短的交谈中,沈宁深情回忆了难忘的校园生活,表达了对恩师和母校的感谢与祝愿,言语中难掩作为科大学子的骄傲和自豪。
师恩如灯,同窗如宝

站在熟悉的菁菁校园中,沈宁的思绪不禁飞回了那段难忘的青葱岁月。30年前第一次踏入青岛化工学院的校门时,他和同学们还是懵懂少年,是班主任老师悉心的关怀,帮助他们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我的第一任班主任姓夏,她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们在异乡有了‘家’的感觉。在这里,我们度过了四年丰富多彩的学习时光,那是我一生的珍贵记忆。”谈及往昔,沈宁动情地说。
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如今都在沈宁眼前一一浮现:还记得军训时的摸爬滚打,走军列时的一丝不苟,还有人生第一次实弹射击时的紧张;记得精工实习时自己制作了一把小榔头,像是成人后的第一个礼物,珍藏多年;记得那年校足球队捧得省高校联赛冠军奖杯,同学们激动得欢呼雀跃,整个操场像一片沸腾的海洋;记得图书馆、教室里,大家一起潜心攻读,经常孜孜不倦到深夜;记得实验室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有时为得到一个关键数据而彻夜不眠;更记得老师们谆谆教诲的音容笑貌,从讲台上的细心讲解、解答问题时的不厌其烦,到学生犯错后的苦口婆心、看到学生成长时的欣慰……
“我要尤其感谢孙立军和黄兆阁两位老师,30年来一直关心我们的发展,再忙也抽时间参加我们班每年一度的聚会,与大家畅谈人生。”沈宁说,“这就是我们所有青科大老师的风采和缩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
在这片热土上,沈宁结交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这是他人生中的无价之宝。朝夕相处的同窗情谊,是最纯粹而深刻的情感联结。无论过去多少年,再次相聚时,总能被拉回至当年的校园时光。这也是他回首青春时,最先想起的靓丽风景。
“橡胶品格”融入人生底色
毕业走出校门之后,沈宁先是进入研究所工作,之后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医药研发总监。后来,他成立了西安艾博宸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是小分子化学品的研发和定制生产。
在实际工作中,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从理论到实践,从实验室到实习基地,青科大“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已经潜移默化地融进了每一名科大人的人生底色。
母校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求知的环境,也为大家搭建了发展的平台。沈宁表示,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具体的专业知识,更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思维方式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母校教会他们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创造,像企业家一样谋划。这种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学风,让同学们在离开校园后,无论身处何种行业、面对何种挑战,都能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份源自母校的“知识动能”,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坚实的底气。
他希望在校的学弟学妹们珍惜当下的好时光,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对未来自己想要做什么有一个定位,在校期间为此尽力做好准备。再就是和同学一起多运动、多实践,留下一些珍贵的共同回忆。等到二三十年后,昔日同窗再相聚时,那些点滴回忆是非常可贵的。
“无论我们离开校园多久,走得多远,心中始终牵挂着这片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热土。”沈宁感慨道,“母校的每一点进步与发展,都让我们欢欣鼓舞;母校的每一次成功与辉煌,都让我们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