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特稿 >> 正文

【“教育家精神”大家谈】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教育强国使命

发布日期:2023-11-02

宗芳

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家精神,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维度论述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与特殊厚爱。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置于教育家精神首位,意义重大。崇高理想信念和坚定政治信仰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广大教师要秉承教育的“四个服务”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胸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教育强国使命,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要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报国、赤诚为国,引导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进而把个人理想追求积极融入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立教之基。“师者,人之模范”,道德高尚是作为一个好老师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广大教师要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强化道德自觉,慎独自律、省察克治;要提升道德素养,坚守精神家园,守住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当“四个引路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努力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艺术之道。教育是求知的学问,是启智的科学,更是传道的艺术。教育的本质是成全,要让每个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广大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自然禀赋、实际需求因材施教、精准施教;要切实树立“大教育”工作格局,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凝聚“三全育人”和全环境育人合力;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建立充分信任的教育关系,用欣赏和相信的眼光激励学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茁壮成才、取得成功、有所成就,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品行出色、知识出新、能力出众、人生出彩。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之路。要实现教育强国,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大教师”,要扎根教育事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始终保有“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决心;要积累教育教学智慧,严修内功精练内力,弘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贯彻“五有理念”;要发扬工匠精神,乐于勇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新本领,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研究和解决真问题,以科学的方式探索未知的世界。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情之所系。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广大教师要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炽热情感,切实增强职业荣誉感,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要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把对家国之爱、对教育之爱、对学生之爱融为一体,用爱点燃学生的报国志向和攀登精神,做学生成长成才的身边人、知心人和引路人,愿为人梯,甘于奉献,做一名有爱心有温度的好老师。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高远之境。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必须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大担当、大气象。广大教师要秉持心系苍生的情怀、开放包容的心态、传道弘业的追求,努力传承中华文明、勇攀学术高峰、增进人类福祉;要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构建独具特色的科大校园文化体系,以宏远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和国家发展大势,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和大宇宙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培养有历史厚度、未来眼光、中华气派、广阔视野的时代新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崭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全校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认真贯彻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胸怀“国之大者”,争做科大“大教师”,自觉将自身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大局,努力构筑青科大学科建设高原高峰,勇于拼搏、敢于攀登,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学校的师者荣光,为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