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李笑然
当大学时光成为人生书页中的一道深刻折痕,那段纯粹的青春便显影为答题纸上永不消散的墨迹。那些伏案求知时专注的身影,那些被理想磨亮的笔尖,那些在重压下依然明亮的、向阳的记忆,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封存的时光,它们像是蜂蜜,粘稠清亮、温和香甜……
小组合作的日子,总是那样鲜活而生动。明德楼的教室里,我们围坐在电脑前,准备小组需要上台展示的材料。电脑散热器不断发出“嗡嗡”声,桌面上充斥着层层叠叠的网页标签……看到界面上“正在加载”的灰色图案,我叹一口气,揉揉酸痛的后颈关节,努力让目光重新聚焦在需要准备的材料上。闪烁的光标划过密密麻麻的英文标签,十分钟前总结出的文稿框架又被更好的新点子推翻。大家相视一笑,翻过一页又一页的文档,思维在碰撞中逐渐变得活跃。当我们在台下同学的掌声中致谢,那些沉浸其中的日子,就像泛着光的琥珀,封存下我们几个日夜的努力和眼下的欣喜,促使它们成为青春里最耀眼的珍宝。
专业课的时光,最像是“熬糖”,漫长又甜蜜。上文学课时,时代发展的“风”从文字间隙被“吹”出来,中世纪的厚重和文艺复兴的繁华,都跃然于纸上。我们咀嚼着用英式古文表述的诗句,试图透过文字看到莎士比亚笔下的蝴蝶,探寻时代角落里的墨点痕迹。语言学课又是另一番体验,这门课上,我们用各色笔迹勾勒陌生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众多未曾涉及的概念、复杂迭代的研究过程,并将老师旁征博引的笔迹和批注慢慢填补在课本文字的缝隙之间。上课完毕,记录的笔记就像是一朵朵绽放的花,散发出知识的芬芳。
操场上的时光,如同蜜糖凝结出的结晶。五月的那个周末,我站在田径场的跑道上,看台上的加油声此起彼伏。4×100米接力棒触及到我的瞬间,我感受到来自队友手心的温度与汗水,分秒必争间,几缕身影划过红色橡胶跑道。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古希腊人要将“最美好的青春”称作“Honeyed Youth”,因为青春就像蜂蜜一样,是甜蜜又充满力量的金色年华。
直到毕业季来临,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份“甜”是有期限的。六月的校园里,随处可见拍照留念的学长学姐。身着学士服、面带明媚笑容的他们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那天傍晚,自习室里有几位即将离校的学姐在拍照,黑板上是她们亲手绘制的“毕业快乐”,粉笔的灰尘在落日下被映照得更加鲜明。她们靠在一起,用相机定格属于彼此的青春。
思绪万千间,我翻开课本,看到书上记录的笔记,我想,大概这也是一种定格青春的方式吧。毕业之际,那些被蜜糖粘住的时光——早八时不小心沾在书页上的豆浆渍、小组讨论时传递的薄荷糖、运动会后分享的“能量水”,正在以不易被察觉的速度缓缓融化。但当又一批新生在九月踩着满地黄叶走进校园,这罐封存了许多人记忆的蜜糖将会被重新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