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4年12月10日 >> 第四版 >> 正文

与友共“书”

发布日期:2024-12-12

高密校区 李佳蔚

我喜欢用拍照来记录生活,简言之,相册就像是我日记本的一部分。所以当我想回味自己的青科大生活时,就会选择打开相册,那里的色彩斑斓自由,画面大多是我和我的朋友。

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在人类浩繁的工具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无疑是书,其余的皆为人体的延伸,诸如显微镜、望远镜是视力的延伸;电话则是语言的延续;犁耙和刀剑则是手臂的延长。而书则完全不同,它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博尔赫斯所提到的“工具”,是可以使人借助外力进行自我发展的载体。于我而言,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便是这样一种重塑自我的“工具”。迷茫而琐碎的日子里,我们通过相互帮助来实现生活中的各种愿望。

所以该怎么形容你呢?我的朋友。我虽不甘将你物化为一种通用的“工具”,但在这个直率的年纪里,请接受我的坦诚。

我想你是一本充满记忆和想象力的“书”。

我在你的身上,看见交错开朗的时光,看见它富有张力地延伸出短浅而漫长的人生。

我在你的身上,清楚地看见我自己,我们互为“打劫”时间的“工具”,扉页印满了相识以来的痕迹。

晚风

随着青科大校园生活的开启,“书”的第一章便着手谱写一篇叫作“晚风”的童话。

和她成为朋友似乎是一拍即合。与她交流时,奶绿色的长裙也兜不住她的欢笑,这种透亮如水的爽朗,是她身上生命力的具象化。

那是我们刚刚进入青科大的一个夜晚,校园的一切尚待探索,在被青岛啤酒浸泡般的一路暖黄下,我提出“一起去校园里转转”的建议。

不出所料,她欣然坐上了我的电动车后座。相似的过往使我们产生共鸣,我们聊哲思、谈过往、畅未来。不加修饰的真诚让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她当时感叹,“此时此刻的晚风,刚刚好!”

电动车的轨迹一圈套一圈,鼓风机般的衣服吸入青科大的晚风,吹散了我们初来乍到的不安与焦灼。

晚风里,我看到了勇敢的我。

也许是天气放晴,滋养了我们缘分的“藤”。“书”的第二章缓缓爬上一首叙事诗。

长假过后的军事化管理,大家还都沉浸在苦乐参半之中。“痛苦”训练之余的一些玩笑话,缠绕着我们的军训时光。

从军训起,我们就喜欢“互嘲”。有时候,当老套的剧情上演,我们总是下意识地“不屑”,可是当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才能体会到当事人的那种悸动,甚至“轰鸣”。

一次因为胃痛而下不了床,蜷缩在被子里、饥肠辘辘,舍友帮忙买回了饭,可我却实在无力动弹。她闻声从自己的宿舍赶来,站在凳子上向我“喊话”。记不清她具体说了什么,但我从熟悉的“互嘲”声中醒来,把汤喝了个精光。

舍友记录下了这一幕,照片中的她吃力地扒着床沿的栏杆,如同一枝长青的藤。

青藤下,我看见柔软的我。

枫叶

秋风吹红了那一片枫林,有枫叶在的地方,适合为“书”的第三章添一篇散文。

午饭过后,困意袭来,可还要走好久的路才能回到宿舍。无奈,索性和好友边走边拆快递——棕色小熊样式的雪地靴,很适合用来“治愈”秋天。

走着走着,“馊主意”袭来。在校园铺满落叶的小路交叉口,一人换上一只新鞋,吵吵闹闹地走回宿舍。途中,你捡起一片枫叶,扣了个洞,并用摄像头记录下了我的秋日模样。

谢谢你触动我,像秋天的第一片落叶一般让我感到欣喜。照片里、枫叶中,我看见温和的我。

在我的心中,朋友这本“书”远不止于此。与友共“书”的日子里,我的朋友助我展现出内心的友好、乐观与坚强,她陪我走过校园、走过四季,也会陪我走向未来,谱写更多美好的新篇章!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