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4年5月21日 >> 第四版 >> 正文

热辣滚烫:我做辅导员的这两年

发布日期:2024-05-23

法学院 王梦珂

安静的时候,我时常一个人站在窗边,回顾过去的两年,百感交集,却找不出一个贴切的词来总结概括。看似波澜不惊,又时有起伏。

梦想照进现实

还记得前年六月研究生毕业走出校门时,我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学生。转眼间,八月再进校门时,我已经是众多学生口中的“王老师”。没错,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高校辅导员。工作之后,总有学生问我,“老师,你为什么当辅导员?”我总是这样说,“因为我求学时期的辅导员对我很好,对我的个人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也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奔走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保驾护航。”当然,我更想通过跟学生的接触去感受青年大学生的活力与朝气,这就是我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的初心和信念。一名优秀高校辅导员的指引让我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多的期许,让我想要把自己的全部投入到学生工作中。时至今日,这种信念没有一丝动摇和改变。选择了辅导员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与使命。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成为辅导员的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悄悄转动……在广大学生和网友的眼中,我们是“无所不能”的存在,文能提笔写材料,武能肩扛学生跑医院,7×24小时全天待命。自此我的身份也开始变幻莫测,老师、宿管、后勤、教学秘书、心理医生、调解员、就业指导师……不知不觉,我似乎已经成为“多面手”。当辅导员之前,逢年过节我群发的都是节日祝福;当辅导员之后,逢年过节群发的都是放假通知、安全须知和返校通知。自从当了辅导员,手机24小时待命成为“标配”、加班成为“固定程序”、双休日被“报销”也是“惯用模式”。虽然只比学生大几岁,却要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心理医生、“救火”队员等身份。

追随光成为光发散光

辅导员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在工作中,对待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仁爱心,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责任与担当。选择辅导员工作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就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就要有奉献精神,承担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就要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就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为学生在大学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作榜样;就要做到言而有信,说了事情就要办;就要有高度的担当意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身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白+黑”“5+2”“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都是辅导员工作的贴切写照。在这种情况下,做辅导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想,经过这两年的时间,我已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失落无助的时候,给他们一次直击心灵的对话和一个温暖的拥抱;是历经无数个埋头修改文稿、PPT以及现场演练打磨的夜晚,学生获奖时激动的泪水与真挚的笑容;是在我的陪伴与鼓励下,生病的学生终于痊愈返校学习;是在学生失恋、压力大、想要分享自己的进步等关键时刻,被他们当作“树洞”,在他们想要有一个出口的时候,总能想到我。特别是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有所成就时,愈发觉得自己真正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真正实现了人生价值,也真正理解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含义。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潭水。”在这两年里,我也在不停地学习、进步。高校辅导员是直接面向学生、融入学生的职业群体,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也对辅导员“如何能够抓住新时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提出了新的呼唤,新时代辅导员要具备“多才多艺”的能力,走进学生内心,会“整活”、敢“出圈”。

在辅导员的岗位上久了,我愈发感受到“辅导员”这三个字中的分量,除了“陪伴”,还有“引领”,让学生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时,也能看到万物生长与人间悲喜。

回望这两年,迈出校园、褪去学生身份、迈进社会……我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旅程,只觉得内心温暖又充实,用心灵陪伴心灵、用梦想照亮梦想!

这两年,我有过无奈和泪水,也有过欢笑和美好,直至今日,我还是为有幸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而自豪,哪怕前进的路上有荆棘、有泥泞,但我仍会牢记高校辅导员的誓言——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我是一名辅导员,我不后悔;我是一名辅导员,我骄傲!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