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刘宁
在社会大家庭中,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身为教师同样概莫能外。没错,师德就是我们的操守和准则,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就是指引我们做一名称职的高校教师的具体行动指南。
师德,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也是一个有内涵的概念。它既关乎“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等宏观层面,又牵系“身体力行”“身正为范”“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等微观层面。
建校74年来,传承“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的一代又一代青科大教师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始终以践行“修身修业、诲人不倦”的教风为己任,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在青春校园里彰显了师德之光、弘扬了师德之美。
2006年秋,一个晴朗的早晨,刚上研二的我为了赶早八点的课,刚过七点便来到南苑餐厅吃早餐。当时与我相邻而坐的是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他的早餐很简单,一碗小米粥、一个煮鸡蛋、一根油条。不到十分钟,他便结束了就餐。就在收拾好碗筷准备起身离开前,这位老师随手掏出一张纸巾把刚刚用过的餐桌擦拭得干干净净。见此情景,我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老师,您怎么把桌子也给擦了?待会餐厅保洁员会收拾的。”只见他和蔼一笑说:“后面来的人用起来方便。”说完便提着包匆匆走了。这一幕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虽然到现在我都没弄清这位老师究竟是谁,但他那为了与人方便而信手拈来的小小善举却如一缕阳光在我心中留下了永远的温暖。这,不正是师德带来的榜样力量吗?
在校攻读研究生期间,我师从外国语学院李小华教授。李老师在学术上的严谨务实人尽皆知,也让很多师生钦佩不已。李老师改论文有两“细”:一是对参考文献看得细,每条必问、每条必查,哪怕一个标点符号用错了都不行。在他看来,参考文献至少占论文比重的50%,只有认真查阅、援引了有分量、够权威的文献,才有可能打磨出一篇好论文。二是对翻译表达审得细,只要论文中存在翻译不通、表意不准的句子,他定会比对着再查一遍文献,给出自己的译文,并逐字逐句地进行批注纠错。我也曾不解地问过他:“老师,改论文有必要这么抠吗?”他一脸严肃地答道:“看到你们把错误白纸黑字地印在论文上,我感到很别扭。我得一个不落地把它们挑出来,并用放大镜指给你们看。目的就是让你们永远记住它、不要再犯。”去年5月底,机缘巧合,作为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秘书的我,在毕业15年后再次与李老师分到了同一组。没有想到却也在意料之中的是,那么多年过去,李老师还是那么严苛、那么犀利。答辩结束后,我笑呵呵地又一次问他:“老师,您怎么还那么较真?”他依然严肃地答道:“我还有3年才退休,只要还没到点回家,我就得让这些娃娃们的论文清清爽爽,不能搞得一塌糊涂。”这就是我的导师始终打动我、让我折服的气质——治学严谨、精益求精。而在这看似不近人情的严苛之中,不正折射了一位师德高尚的教师对学生学业的备至关爱吗?
2010年春,留校担任辅导员工作两年后,我被调往党委组织部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在那里,我遇到了又一位对我影响至深,并且于细微处显师德的人——朱敬义老师。作为一名老组工,朱老师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总能以最有效、最高效的方法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作为当时组工口的一名新兵,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党建事务,我却一时摸不着头绪。幸亏朱老师及时帮助,并手把手地将很多工作方法倾囊相授,我才很快适应了新岗位,各项工作也步入了正轨。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为2010届毕业生党员转接组织关系这件事。按照规定,当时去往外省市的党员,需要在市委组织部转开介绍信才能在目的地顺利转落组织关系。这样一来,写准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抬头和去处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帮助毕业生党员准确填好介绍信,朱老师逐一打电话联系了19个学院的学工办,约定好现场办公的时间地点;并按照约定把崂山、四方两校区跑了个遍,把服务给每一位毕业生党员送到了“家门口”。为帮助信息学院一位灵活就业的学生党员落实清楚将要接收的党组织,朱老师与对方单位连续电话沟通了2个多小时,终于圆满解决了问题,挂上电话的那一刻,他的嗓子已然沙哑。忙碌之余,我疑惑地问起朱老师:“为什么非要挨个单位跑,打电话通知各学院派人来不行吗?”朱老师会心地笑了笑说:“毕业季学生要办的事很多,打电话通知,咱们是很方便,可学生一旦没时间来,写介绍信的一些注意事项不知道,后续转落关系时就可能碰到问题,万一成了‘口袋党员’麻烦就大了。咱们勤勤腿给自己添点小麻烦,能帮助学生解决大麻烦,不也会让工作事半功倍嘛。”没错,正因为有了这种为学生解忧而不怕麻烦自己的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才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师德师风建设带来的凝聚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彰显。
以上就是发生在我身边、让人感动的三个小故事。它们普通、平凡、真切,没有可歌可颂、荡气回肠的情节,却处处体现了师者之爱和师者之责。师德是高尚的,师德也是接地气的;师德不仅体现于大师气度、大师风范、大师贡献,也贯穿于日常校园生活中的举手投足和细枝末节。“小”说师德,师者的爱与奉献就在身边、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