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12月26日 >> 第四版 >> 正文

纪正尚:感恩每一期遇见

发布日期:2023-12-29

记得刚到校报的日子,那时才刚出版不到300期。校报20多年中历经了对开旬刊、周刊、瘦版周刊、大版周刊;排版从人力数格子、数字数,到电脑排版;每一次改版、每一期刊印,都离不开每一位校报人的不懈付出和对新闻真实、对版面美感的极致追求。

《青岛化院报》——我职业生涯的缘起,记得那是2001年4月底,第一次踏入了青岛化工学院的校园,应聘成为《青岛化院报》的编辑、记者。校报是一片沃土,滋养、哺育了我成长。这张又轻薄又厚重的新闻纸,让我第一次端起了相机,从最初的全手动海鸥牌相机,到可内侧光的尼康FM2,再到富士康数码相机。最多的时候,大大的相机包中装着3台相机、2个镜头,几十斤重;独立完成的第一篇稿子用了2001年整整一个暑假,图文并茂地在《科技日报》的专版专题报道了黄宝琛老师获得的国家发明二等奖“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项目;第一次学会了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用4.2英寸的软盘存储文档、照片,通过邮箱传递稿件;从每一件校园大事的新闻记录,到每一次校园学生活动的现场报道,再到每一次先模人物的专访,让我很快熟悉了校园,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的故事……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青岛科技大学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融入时代,如何利用好这一方沃土,更好地记录历史、培养人才,成为当下的历史抉择。站在第1000期的历史节点上,愿《青岛科技大学报》多出精品稿件,培养更多的优秀大学生。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