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12月26日 >> 第四版 >> 正文

​罗旭君:校报和我

发布日期:2023-12-29

毕业十三载,弹指一挥间。

回首大学生活,总是非常感恩,能在大一进入校报做助理直到毕业。在我看来,校报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老师们给我亲人般的关怀:主编魏老师帮我修过电脑,韩老师在我双专业报不上名的时候帮我打过电话,宋老师在我饭卡丢了的时候让我刷了他一周饭卡,那会儿我还经常开心地跟着老师们蹭饭……在校报的日子,总是很明亮。

在老师们的耳濡目染下,我渐渐开始对传媒感兴趣,并尝试努力写文章、发文章。魏老师、韩老师、宋老师、吕老师、边老师、曲老师,校报的每一位老师都给过我专业的指导。看到自己的文章整整齐齐发表在校报第四版,心里的满足不言而喻。每一个拿到稿费的日子,都激动地想跳起来。

校报是我的福地,对我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大三的时候,我决定考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虽是美术学专业,但是“传媒”两个字让我觉得亲切。复试的时候,在校报发表的文章成为我面试的加分项,我清楚地记得,后来的硕导看着我的文章点头说写作能力是硕士阶段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硕士毕业后,我进入齐鲁晚报做了一名记者,累并快乐着;之后又回北京进入新华社工作,虽然不再做记者,但在传媒行业的顶峰工作过,也算人生无憾了。

工作多年的我,经常会怀念在青岛上学的那段时光,想起每一个占不上图书馆座位的晚上我在校报上完自习,抱着一堆书走在弘毅楼前面的路上。道路两边路灯灯光昏黄,抬头看天空繁星点点,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安安静静走回宿舍,内心特别踏实。

校报伴随我三年多的校园时光,影响了我之后十多年的人生。对校报的每一位老师我都心存尊敬和感激。祝福校报越来越好,祝愿校报的每一位老师都平安顺遂!

(作者系我校艺术学院2006级工业设计系毕业生,现任职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