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12月12日 >> 第二版 >> 正文

杨宇:坚守从教初心 不忘育人使命

发布日期:2023-12-13

杨宇,女,1977年10月出生,群众。2006年11月参加工作,教龄17年,教授,现任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有:青岛科技大学第三届教书育人楷模,青岛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毕业生“我最喜爱的老师”;获得的主要奖项有: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一等奖,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第二届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青岛科技大学教学效果优秀奖一等奖;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有:主讲课程成为首批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

立德树人 勇担教学重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2006年,杨宇老师进入青岛科技大学任教。在17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全部倾注在三尺讲台上。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心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自从教以来,一直在教学一线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每年课堂教学工作量达500学时以上。从跟着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骨干教师助课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教学效果优秀,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榜样和引路人,她从讲师到教授,逐渐成长为“物理化学”课程负责人。

杨宇老师不断研究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她主讲的“物理化学”课程知识点多、难度大、课时有限。从2016年起,杨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物理化学”在线课程,包括教学视频、习题资源等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她努力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这种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储备,还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多年来,杨宇老师坚持作业全批全改,通过作业的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她一直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答质疑方式,只要有学生通过QQ、微信或者线下提问,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耐心地给予解答。杨宇老师为考研的同学们排忧解难,为他们辅导专业课、推荐学校、联系导师、竭尽所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助力学生的成长。

杨宇老师坚信,教学的道路永无止境,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是她一直不变的目标。正是这种认真与执着,使她教学水平突飞猛进。2014年,获青岛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效果优秀奖一等奖。2015年,获第二届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并于2022年获评毕业生“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

潜心教学 推动课程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杨宇老师积极开展课程建设研究,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核心工作,同团队的老师们一起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智慧教学平台的强大功能,将教学内容与信息资源融合,在学校与学院的支持下,分别在智慧树、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搭建“物理化学”在线课程。针对“00”后学生更倾向于以碎片化的形式获取知识的特点,依据学情,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创新信息化教学设计,积极开展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物理化学信息课程建设,构建由多种教学元素组成的立体化教学网络资源体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统一,借助线上的网络学习资源、测试平台等帮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自由学习,达到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目的。利用线下教师引导、讲授、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并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教学中,她注重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资源建设,将物理化学知识融入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将物理化学思维融入学科文化,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有效提升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在杨宇老师及其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物理化学”课程于2016年获批为青岛科技大学首批精品在线课程,2018年获批第一届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平台上线课程。2021年,“物理化学”课程获评青岛科技大学一流课程、青岛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2022年,“物理化学”课程成为首批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

杨宇老师积极参加混合式教学技能、课程思政等方面的培训,扩充专业以外的认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主持青岛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2项、参与教改项目多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积极与同行们进行沟通交流,参与了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化合)虚拟教研室项目。2019年,参编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要求的新形态教材《物理化学》已经正式出版。教材配套有物理化学在线课程、教学课件及习题解答等数字资源。便于施行分层次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多维互动,解决了上大课、学生多、管理难的问题,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

作为“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杨宇老师把自己整理的课件、习题、教案及教学心得无偿的提供给年轻的教师,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更好的培养本课程青年教师,多年来,她一直坚持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将自己倾心研制的PPT在课程团队教师中共享。教学团队成员教学效果优秀,学生评教成绩优秀,有三人获青岛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效果一等奖。

创新融合 助力学生成长

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学需要认真、踏实的态度,同样科研也是需要这种态度。杨宇老师主要科研方向是微纳米结构材料的可控合成,以及在光催化、电催化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探索液相体系中微纳米结构材料形成的内在机理,寻找构建微纳米结构材料更加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以及微纳米结构对光、电催化活性影响的规律。作为主持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研究国家及山东省基金10余项。2017年,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三。先后在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

引导帮助学生把握人生方向,为学生搭建成才平台,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学下去。2011级塑料专业的赵同学已毕业多年,至今仍与杨宇老师保持联系。大二刚学习物理化学时,他学习成绩中等,与杨老师交流后,他坚持每节课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并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与老师及时互动。正是因为这名学生端正了学习知识的态度,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树立了自信心,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90多分的好成绩。还清楚地记得考试结束后,赵同学在发来的短信中这样说:“老师,我入大学以来没怎么认真听过课,但您讲课的方式很系统、很认真,像高中老师一样。我不由自主地想好好上这门课,这也是我第一门期末成绩过90分的课”。杨宇老师借此鼓励他,要以这种态度继续学好其他课程。在这件事的影响下,他重获自信,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杨宇老师认为自己认真讲课,学生也认真听课,就会在某一节点上给学生自信,这种态度对他日后的学习生活会起到积极作用。杨宇老师自担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以来,教研室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均得到提升,物化教研室获评2020年青岛科技大学校级先进集体,2021年化学院诗歌朗诵会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杨宇老师连续两学年担任教学督导员,作为学科组教学督导,她履职尽责,听好每一节课、检查好每一份资料、做好每一份记录,取得老师们的信任与理解。她恪守职业道德,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开拓创新,为青年教师成长、保证教学质量付出辛勤的劳动。

十七年的教学生涯,教书育人是杨宇老师不变的初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践行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永远铭记着一名教师神圣的职责和崇高的使命。 (本报通讯员)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