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10月31日 >> 第四版 >> 正文

唯有师恩日月长

发布日期:2023-11-02

传媒学院 邱凌希

某天从图书馆出来,门口挂起的“热烈庆祝第39个教师节”横幅格外引人注目。虽然它早已存在数日,今日我才得以闲下来仔细看清。

作为一个从四方校区来到崂山校区的“游子”,仍然留恋着海洋学院的点点滴滴。转专业来崂山校区已有大半年,但还是会回到四方校区和原来的朋友们、老师们聊聊天,顺便在一些活动上做些场务,发挥自己的余热。

从海洋学院班级团支书的忙碌生活到几乎没有工作的日子,突然的落差让我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虽然在那里当班干部只有半年时间,但仍然拥有着当下最独特的回忆。期间在杜宗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栽培下,我收获颇丰,学会了很多知识与技能,拥有了披荆斩棘的“法宝”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与毅力。

前些日子,我被安排去采访崂山校区的新生,走到数理学院楼下的时候,在迎新处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这不禁让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一年前刚入学的时候。

一年前,我拖着行李箱来到青岛,当时疫情刚刚缓和,可形势依旧严峻。本以为是一个全新的,充满紧张与期许的新学期,却被一阵“轰炸”电话和微信信息打破:“山东省16地市的学生需要隔离,请以下同学尽快收拾好东西楼下集合。”恐慌、不安、焦虑,跟搬东西的喘息声交织在了一起……

与宿舍楼相比,综合楼的条件略显艰苦,杜宗杰老师迅速建好了联络群,每天在群里面一遍又一遍地发信息,关心被隔离同学的情绪状况和饮食起居,并细致入微地落实好各项工作,耐心地解答着同学们的问题。这让我在隔离的生活当中有着些许安稳,感受到了海洋学院作为家的温暖。

9月中旬,班级临时负责人第一次开会,杜老师与所有的临时负责人都进行了单独谈话。出乎意料的是谈话中没有紧张的氛围,取而代之的是朋友之间的闲聊。杜老师因材施教,了解到我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后,将我介绍到了学院的学生会宣传部。如今一想,这个机遇对我的人生规划意义重大:在实践锻炼中,我学会了视频剪辑等技能,也坚定了我调整专业学习方向的信心。于我而言,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事事有反馈,句句有回应”是杜老师的工作作风。每天在班长支书群内有数不清的接龙,杜老师都会把题头写的非常完整,以便我们分清。每件事情完成后都要进行确认和回复,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反馈。信息的及时反馈尤为重要,正是杜老师的循循善诱、言传身教让作为团支书的我能够统筹处理好班级的各项工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概便是如此吧。

12月初,疫情又开始在山东肆虐,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提前返乡。在家里上网课期间,杜老师也十分关心我们的学业情况。开学返校前,杜老师还专门发信息提醒大家,要好好准备考试,开学前收收心,认真复习。在慢慢熟悉的过程中,杜老师也渐渐变成了我们的“杜哥”。

后来,我转专业去了崂山校区,关于那天的记忆很模糊,只是清楚地记得,那天的雨下得很大……

5月的校运动会,我又从崂山校区跑去四方校区,拿着照相机重操旧业。拍摄过程中又遇到了杜哥,杜哥问起我在新学院的情况,“如果新学院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给我说”,谈话间,好像回到了大一,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既兴奋又紧张。杜哥曾经和我说:“你永远可以把海洋学院当成你的家。”如今因为工作调整,杜老师也来到了崂山校区,作为数理学院2023级新生辅导员,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杜哥还在,我也还在。

山河日月有尽时,师恩难忘日月长。这是一次新的选择,又或许是一场新的相逢。四方校区一号行政楼的绿藤已经爬满外墙,在海洋学院种下的种子正在开花……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