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08月29日 >> 第三版 >> 正文

当我们提到“小镇做题家”

发布日期:2023-08-30

学通社记者 毕文泽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小镇做题家”这个词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频率越来越高,不仅许多自媒体在讨论,连主流媒体都曾经对它进行过报道。百度上对“小镇做题家”的解释为: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而这个词的出现也与当代内卷有很大关系,这是一种地位焦虑,也是众多大学生对于未来迷茫的反映。

那么,当我们提到“小镇做题家”时,我们会想些什么?

首先,“小镇做题家”并不是贬义词。在某些时候,“小镇做题家”与“失败学子”划上了等号,我以为这是很难令人理解的。我觉得“小镇做题家”代表更多的是“寒门出贵子”,而不是社会上有些人以为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在我看来,“做题家”的身上有很多普通人难以拥有的美德。“题海战术”众所周知,但试问,有多少人是真正实践过且坚持下来的呢?当置身题海而不迷茫,其代表的不仅是坚定的意志,也是一份向着美好未来的冲劲。出身贫寒,却能跻身顶尖学府,这本身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又怎么能用鄙夷的姿态去看待他们?

其次,“小镇做题家”的焦虑来源其实并不难找。试想,你做了十几年“别人家的孩子”,却在大学开学后发现自己无法融入同学们的圈子,甚至引以为傲的学习也跟别人比不了。换做是谁,难免都会心理失衡。大学的生活并不只是做题那样简单,还有更多的能力拓展,而来自小地方的学子们可能不具备那么开阔的眼界,同样也没有优渥的资源,而大学多元化的环境也会造成他们的不适,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

最后,“小镇做题家”难道真的没有出路吗?自然不是这样的,他们身上名校的标签已经超越中国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而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也许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但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的心态是坚强的,不适只是一时的,更多的要学会利用学校给予以及手中现有的资源,调整心态,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者一味认为自己不够努力。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不那么优秀的“小镇做题家”。进入大学后,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异样的感受,觉得身边的同学都很棒,或是早早确立目标,或是每日都忙碌充实,又或是已经提前到图书馆待一整天,而只有自己在原地踏步。现阶段的现实无疑是残酷的,这使得很多人都处于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打消焦虑,由大学看向更广大的社会,认识到既然置身其中就一定要深刻了解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兴趣爱好又在何处,该着重培养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诚然,大学并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它更锻炼人的眼界与社交能力,同时它还是青年理想与现实产生摩擦最大的地方。面对种种,最重要的便是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取长补短,立足自身、提高自我。

当我们提到“小镇做题家”,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实压力,以及如何更好地接纳自己与环境。希望每一个小镇的做题家都能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