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0年10月27日 >> 第三版 >> 正文

祖国需要处 皆是吾故乡

发布日期:2023-07-20

环境学院 宫姝丽

2020年9月16日,第一次飞往乌鲁木齐的上空,隔着舷窗看着山顶的皑皑白雪,远处的蓝天白云交织在一起,就像我的心情一样澄澈愉悦,在家中期盼了很久,十二师三坪农场子女学校的孩子们我来了,美丽的新疆我来了!

青年当有志,有志在四方。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美好生活带来重创。经过半年多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在全面恢复生产发展、全民奔小康的关键时刻,作为2020届毕业生的我们何去何从就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因此我选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和青岛科技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4名队员一起,跨越山海,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沿海城市威海来到了祖国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三坪农场。“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爱都可平山海,可跃浩瀚。

祖国需要处,皆是吾故乡。此次服务地三坪农场子女学校共有1700多名学生,其中40%是少数民族的孩子,有些孩子还不会说汉语,一个老师要兼任两三门课的教学。刚到学校,和校领导一起开座谈会时他们就说:“终于等到你们了,有的班级的孩子一周都没上语文课了。”那时我觉得,自己来对了。到达学校安顿好一切后,我给家里打了一个视频电话,电话接通,80岁的姥姥第一句话就是:“孩子想家了吧!”我顿了顿说:“想,可想了。”怎么能不想呢?但是看着桌子上刚领到的教材,想起四个班同学充满童真欢乐的那声“老师辛苦了”,我觉得我有一个新的家了,一个更加温馨、团结的大家庭。“烈士之爱国也如家”,青年之爱国,以国为家,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离开威海3000多公里,我仍然在“家里”。在祖国各个角落默默奋斗、无私奉献的每一个青年志愿者都有家的归属感。

初到新疆,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甜”。哈密瓜、葡萄、西瓜,真甜!新疆的水果让人嘴里甜,新疆人民热情的笑容让人心里更甜。从学校到宿舍一条二十分钟路程的小路上,近一半的商铺是维吾尔族乡亲经营的,听说我们是山东来支教的老师,都特别热情,争着给我们推荐新疆的美食、美景,吃饭、买日用品给我们打折。真正融入到新疆人民的生活里,你会发现这里没有各民族不同风俗习惯造成的隔阂,人们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在这里14亿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手足情更加明显、感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无数革命先烈和前辈们保卫、建设的祖国也会在我们当代青年的努力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大步向前!我们为国拼搏,我们青春无悔! (指导老师 贾可好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