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 杨晓雯
“同行,还是同行?”“同行,也是同行。”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中有一个单元《同行》让我们见证了医者仁心,见证了善良和大义,也见证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在所有车都向着出城的方向行驶时,逆行的身影显得无比坚定,向着国家需要的地方,向着人民需要的地方,前行!
小人物温暖大时代。虽然我们很平凡,但其实只要你愿意贡献一丝微光,我们也可以照亮漫漫长夜。虽然我们不是同行,但我们可以一起同行。今天,我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2020年1月10日,在学校里我看到家乡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关于招募生源地寒假公益实习生的通知,本着对公益的热爱以及想锻炼自己的想法,我激动地拨通了负责人的联系电话,询问了名额及选拔要求,并根据指导填写了相关信息,报名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
2020年1月22日,是我在家乡的小镇参加公益实习工作的第八天。我跟随着基层干部去了下面的几个村庄,去看望一些贫困的孤寡老人,并为他们送去新年的祝福。当我们拎着米、面、油进到他们的家中时,他们热情地接待我们,并表示感谢党和政府每年都牵挂着他们。当时,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她的儿子儿媳都去世了,只剩下一个孙女和她相依为命,看到我们到来,她紧紧握着基层工作人员的手热泪盈眶地说:“你们每年都来,平日里也老是想着我,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给老奶奶贴了春联,表达了新年的祝福。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位退伍老兵的家里,他的家整洁利落,被子叠成“豆腐块”。虽然爷爷年纪很大了,但是说话仍然铿锵有力。他说,无数革命前辈枪林弹雨打下了天下,而现在的我们就需要用知识去武装自己,去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爷爷动情地给我们讲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以及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讲述的过程中,眼中一直饱含着泪水。跟爷爷道别以后,我再三回头,这一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军人的家国情怀,以及为什么军人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值得我们尊敬。
2020年1月23日,疫情防控进入到关键时期,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了全面抗疫的斗争中。我接到通知,我们的寒假实习工作暂停,需要进行居家防疫。我家所在的小村庄,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不识字,尽管村委会的喇叭一直在广播,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意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1月26日,村干部在村口轮班值守,我从电视上看到了众多“逆行者”,看到了各方支援。想到村民的防护意识,恰逢镇上招募志愿者,我做了一个决定。1月27日,我来到执勤点,与村干部说明了情况,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敲门入户,分发宣传材料,向村民讲述防疫知识。尽管不能正常进行实习工作了,但我可以用另一种形式贡献青春力量。这个春节,长街无人,寂静无声,但我始终相信,疫情无情人有情,我坚信冬的寂静会迎来春的无限生机。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逐渐进入平稳阶段,企业也逐渐复工复产,而我又做起了镇上复工复产宣传的青年志愿者。2020年3月25日下午,跟随着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我和小伙伴们兵分两路,奔波于商业街上的各个店铺,宣讲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注意事项,包括需要配备的防疫物资、遵守政府的防疫措施等。我们告诉商家,疫情虽然已经被控制住,但仍不可麻痹大意,更不可掉以轻心,各方面都要做到位,每天都要定期消毒,登记信息,一定要符合要求才可以进行营业。商家对我们的工作都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听到感谢,我的心里充满暖意,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结束当天的工作时,工作人员问我累不累,我说累,他问我还来不来,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只要有需要,我一定会再来!”
如今,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实习体验和志愿服务的经历,总会让我热泪盈眶。假如时间能倒流,我想,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我对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相对而言,我做的这些事情微不足道。但我相信,这一路,有很多人与我同行,我始终相信,点点滴滴终可以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十四亿中国人民,都是同行者,都在为我们所热爱的这片土地默默地奉献着!
未忘少年心,矢志报国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去实践,去落实,去细化,才能真正体验到使命的光荣。在家乡所参加的公益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体验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艰辛,感受到精准扶贫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收获了满满的感动……疾风知劲草,烈火淬真金,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我们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见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也将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愿以青春报家国,同行之路亦无悔。有信念,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蓄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指导老师:贾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