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李伟
化学院刘香兰老师在青科大建校七十周年之际,用三万多颗“钻石”绣出一幅献礼母校的巨作。“青科的红砖绿树、一草一木都曾经陪伴我一同成长。”刘香兰老师在采访中这样说道。刘老师在2001年来到我校任教,在任教的二十年中,她见证了青科从一地一校区发展到现在三地五校区的规模。无论是崂山校区的启用,山东化工研究院的并入,还是“青科大一号”的升空……都烙印在刘老师的心中。在这二十年间学校有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刘香兰老师的青丝中也掺杂了几许白发,但一直不变的是对科大的感情。
一针一线,蕴含的是无数深情
“我是学理科的,没有办法用文字或者绘画把自己对青科大的热爱表达出来,但我平时喜欢做一些刺绣,所以才会在青科建校七十周年之际用这幅三万多孔的十字绣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在提到自己的十字绣所蕴含的对青科的感情时,刘老师深有感触。“我家中两代人的成长都伴随着青科的发展,十字绣中蕴含的不只是我对青科的感谢,同时也是我家中两代人对青科的深厚感情。”刘老师在展示给我们十字绣的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她保留的班主任工作笔记,这一切无不彰显着刘老师对于学校的热爱。
“在学校的七十周年校庆之际,我只是想用自己的一些实际的小行动来表达自己对青科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对青科的美好祝愿。”刘香兰老师在话语间流露着对青科的祝福,同时也怀揣着对青科以及青科学子的赤诚之心。
从6月份在电脑上拓印画布,到9月份完成,这幅刺绣一共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三万多个针眼是无数夜以继日的忙碌。“图案是我之前的学生帮我设计的,我还以为在校庆之前不能完成,没想到时间刚刚好。”十字绣作为一项手工艺品在制作方面无疑是要耗费许多时间的,而一线教师刘香兰的时间又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十字绣既是表达了我对科大红砖绿树的喜爱,也是对于橡胶品格的推崇和赞扬。”
一言一行,传授的是修身立业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青科这些年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是硬件设施的变化,另一方面就是在人才方面的变化。”
刘老师回忆,青科发展的这些年中,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当初粉笔在黑板上写个不停的时光仿佛一去不复返,各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逐渐进入到了课堂之中。科大一直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浪潮,一线教师积极接受新型教学方式,将新型教学方式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充分调动同学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CCE的建立再到CCF的筹建,各种实验仪器也相继投入使用,满足了现阶段学生以及教师等科研人员对于实验仪器的要求,给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加便利的科研环境。
在刘老师看来,科大在人才方面的引进更是尽心尽力,积极吸引人才落户,为学校提供一个更加优越的师资队伍。随着师资力量与科研力量的不断增强,社会对于青科毕业学子的认可度不断增强,在19年3月份的招聘会中有近五百家企业来到青科参加招聘会。另一方面则是毕业校友的不懈努力所给青科带来的回报,每年的橡胶年会有70%左右的与会人员都是青科的校友。学校不断建设,很多文科类科目和艺术类科目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做的这幅十字绣便是我之前教过的艺术学院的学生设计的。”刘老师笑着说。
“作为一个感性的人,我所在意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还更多地关心他们在生活方面的困难。比如一个学生生病时,我会全力帮助他,我也一直在做‘春蕾女童’的捐助。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教书育人,而教书是方式,育人是目的。”“明德、笃学、弘毅、拓新”的科大校训不仅仅是绣在画布上的,更是应该烙印在众多的青科学子的心中,体现在每一位科大人的一言一行之中。正如刘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所说的那样:“无论是现在在学校的学习中,还是将来在社会的工作中,都应该秉承着科大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
“作为秉承着橡胶品格和科大精神的新一代科大人,为科大努力、奋斗吧!”刘老师对每一位青科学子都寄予厚望,她说,也相信科大学子们将来能在百年校庆之际为学校献上一份更完美的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