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0年10月13日 >> 第一版 >> 正文

橡胶情缘:成就“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发布日期:2023-07-20

青岛科技大学是靠橡胶专业“起家”的。

1950年,学校的前身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最早开设了橡胶专业。

1954年,校名改为沈阳橡胶工业学校。

1956年,学校迁至青岛,更名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

1958年,组建山东化工学院,在当年招生的5个本科专业中有2个专业、2个专修科中有1个专业与橡胶直接关联,即橡胶工学(含本专科)、合成橡胶。

橡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材料和战略物资。橡胶与纤维、塑料并称为三大合成材料,与煤炭、石油、钢铁同为世界四大工业原料,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备受关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和消费国。“世界橡胶看中国,中国橡胶看山东。”这样来描述山东的橡胶工业一点也不为过。

山东省是橡胶工业大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山东省的橡胶加工业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的省份,此后就一直遥遥领先。

2006年,国内多家权威部门和机构评出了“十大民族轮胎品牌”,其中山东就占了5个。轮胎行业为什么会在山东一枝独秀?人民网的一篇文章道出其中的缘由:“国产轮胎独步齐鲁大地的原因,首先是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基础。山东尽管远离天然橡胶产地,但却人才济济,这主要得益于原化工部在青岛建立的青岛科技大学所招收的学生多为山东省人,这些橡胶专业的人才毕业之后大多留在了山东。”

正是这些青科大的校友们,使得山东这样一个没有天然橡胶生产的省份,其橡胶加工业的强盛令全国乃至世界瞩目。橡胶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该领域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一些关键环节的现代化进程。

青岛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涵盖了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5个,是中国近代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橡胶工业则是青岛发展最早的工业之一。青岛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口岸和重要的天然橡胶资源的集散地,青岛港的橡胶原材料及产品吞吐量占全国的60%以上,一直是世界橡胶行业瞩目的焦点,而且青岛云集了软控、赛轮、双星等橡胶行业的上市公司,橡胶工业发展突飞猛进。

青科大是新中国最早设立橡胶专业的高校,是我国橡胶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基地,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这里还流传了一段小故事:1987年,原国家化工部在浙江余杭召开了一次橡胶行业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是来自全国各地橡胶行业的厂长、经理和高级专家。会议开幕式结束后,刚要进入讨论阶段,青岛化工学院毕业生、化工部橡胶司办公室主任想利用这个空当同来参加会议的校友聚一聚、合个影,就在会场上和代表们打了个招呼。谁知,这一招呼,下面的讨论竟然没法进行了——响应这个招呼走出会场去照相的代表居然有一多半。此事在会后被传为佳话,“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也声名远扬。

青科大建校之初就与橡胶结下不解之缘,经过70年的发展,学校建有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其中有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与橡胶有关。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中,有十余个平台与橡胶有关。

如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橡胶方向)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分子物理学”“橡胶与人类”两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校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达到7家,其中,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业与橡胶材料有关。如今,在32家校友上市企业中,大部分也与橡胶轮胎有关。

2010年,学校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市市北区政府、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四方共建“中国橡胶谷”。2012年,学校联合软控股份、北京化工大学、三角轮胎及中策橡胶,成立“绿色轮胎与橡胶协同创新中心”,以“集聚优势资源、共铸创新平台、服务橡胶行业”为宗旨,共同对绿色轮胎共性关键科学及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中心成为山东省首批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015年,学校牵头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橡胶谷集团共建山东省首个境外办学机构——泰中国际橡胶学院,迈出了学校境外办学第一步。泰中国际橡胶学院也是我国高校在境外设立的首个工科、具有橡胶专业特色的办学机构。

2020年,学校与海尔卡奥斯、青岛双星达成战略合作,整合橡胶产业链,共建橡胶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共享行业生态及资源,推出橡胶行业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加速生态圈转型升级,促进上下游企业由传统地方生产向融入国际化平台的互联网企业转型,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贡献力量。

70年来,青科大为我国橡胶工业发展,培养了数万名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今天,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将考察国内各地的橡胶轮胎企业视为一种荣耀,因为全国尤其是长江以北橡塑企业的厂长经理和工程师有一半以上是青科大的校友,几乎每到一家橡胶轮胎企业,都会有人上前与校领导和老师们攀谈,做自我介绍:“我是青岛科技大学毕业的!”

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学校凝练出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它成为每一位青科大人的文化基因,镌刻进每一位青科大的灵魂,浸润进每一位青科大人的心田。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