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0年09月22日 >> 第三版 >> 正文

乘风破浪勇向前

发布日期:2023-07-13

——第五届“青科大年度人物”

疫情防控期间的最美逆行者、支援三线建设背井离乡的校友们、在科研领域上下求索的教授、为西部建设奉献青春的师生、见义勇为的学子……聚焦新榜样,凝聚新力量。9月17日晚,青岛科技大学建校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之第五届“青科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崂山校区第二报告厅举行。党委书记马连湘,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克正,党委副书记张鸿波,学校老领导王文哲出席盛典。本届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以“乘风破浪勇向前”为主题,随着一段段生动展现人物感人事迹的视频播放、颁奖词宣读,12位“青科大年度人物”(含集体)当选者接受师生们的致敬,传递感动的同时也全面展示了科大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整场颁奖典礼成为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

疫情应急处置专班:挺身而出的最美逆行者,守护师生的白衣战士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校医院作为学校唯一的卫生专业机构,防控疫情责无旁贷。他们坚守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沿,全体医生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发热学生建立微信联系,保证每天现场查房,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指导用药,保证了应急处置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为减少应急处置过程中师生暴露的危险,校医院主动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极大缓解了应急处置压力。他们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站到了最美逆行者的队伍当中。师生至上、生命至上,他们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冲锋在防疫一线,为学校顺利复工复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高密校区管理委员会:赓续奋斗不改初心,十年一剑辛勤耕耘

高密校区管委会传承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一以贯之抓落实。在近三年中为学校争取到各类投资近1.2亿元,极大地改善、提升了校区的办学条件;为学校大数据学院成立跑前跑后,不仅争取到卫星基站的安置权,还协助学校争取到了“青科大一号”的冠名权;不仅入选了山东省“党建标杆创建单位”,还成为全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2020年复学前夕,高密校区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重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连续通过了省、市两级核验,校区各项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井然有序。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学校、对高密、对校区师生的责任和承诺。

支援三线建设十堰校友团队:背井离乡投身国防建设,谱写奋进之歌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响应国家建设大三线的号召,我校支援三线建设十堰校友团队积极投身国防建设,并为此奉献了一生。由于专业对口,他们被分配到了红卫地区建设总指挥部第四分部,也就是后来的东风轮胎厂。为了完成为二汽配套轮胎的政治任务,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硬是用榔头和台钳在四面透风的芦席棚里打造出为我国第一辆军用越野车EQ240配套的轮胎。大家发扬团结自强、开拓进取的精神,把315车间成功建成年产十万条轮胎的生产线,还不断为厂里的其他生产线培训人才。他们秉承着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奋进之歌。

王跃熙:侠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楷模

2018年11月,47岁的工人武师傅在井下作业时突然中毒,昏迷不醒。路过的王跃熙听到工友张师傅的呼救后,毫不犹豫地跳进井中,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英勇救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展现了新时代青科大学子勇于担当的良好形象,这一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2.5米的深度,是生与死的距离;7分钟的时间,诠释侠义的内涵。王跃熙先后获得“崂山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山东好人之星”等荣誉称号,并于2019年3月入选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人榜。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王跃熙的纵身一跃,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最美的模样。

王兆波:将师心写进岁月的师者模范

材料学院王兆波教授是广大学生信赖爱戴的良师益友。他3次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7次获评学校“我最喜爱的老师”,2015年获评青岛市“工人先锋”,2016年获评学校第八届“十佳育人标兵”,2017年获评学校第七届“教学名师”,2019年获评学校2018年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市教书育人楷模”“青岛市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用爱点燃学生对知识和梦想的求知渴望,用行动践行为人师表的责任担当。

路燕:坚守初心做科研,西部支教献青春

化学院学子路燕自入学以来,守正创新,领跑学术科研,发表SCI论文5篇,在投2篇,累计影响因子达30以上;主持科技创新赛事9项,均获校级以上荣誉。其中,“创青春”创业大赛、“TRIZ”杯创新方法大赛均荣获山东省三等奖。除此之外,她在团学工作、志愿服务的舞台上也不断绽放青春光彩,她连续4年奔波在青岛到宁夏的途中,22小时的硬座,1300公里的距离,只为陪学生完成中考,这是她与班里29名孩子的约定。她还多次担任大型赛事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3150余小时,支教事迹被各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用担当和使命彰显了科大志愿者的风采。

刘福胜:守初心的“领头雁”,担使命的“排头兵”

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福胜教授作为学院发展的领军人,时刻以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己任,三年来,带领学院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获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主持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省一流学科、省高峰计划建设学科和青岛市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制药工程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以及省专业对接产业建设专业群,生态化工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共获批经费1.43亿元。2020年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心系教育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情怀。

苏立:扎根边疆,唱响当代教师的奉献之歌

传媒学院苏立教授于2018年积极主动报名到喀什大学人文学院开始援疆工作,水土不服的问题并没阻挡苏立的工作热情,他一去就投入到紧张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当中。2018年11月,苏立被喀什大学任命为人文学院副院长,一个人承担起了全院的教学和科研管理任务。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到期以后,为了和自己热爱的师生们不分离,为了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喀什大学学子,为了亲眼见证喀什大学的发展,在学校和师生的挽留下,决定再次留疆。苏立教授获得了2018年度山东省援疆指挥部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先进个人和2019年度喀什地区援疆先进个人称号。

李志成:以大爱浇灌生活,以行动成就梦想

高分子学院学子李志成,两赴新疆喀什支教,获得山东省、青岛市暑期三下乡优秀个人称号,获评“全国优秀志愿者”和青岛市“爱心大学生”。在抗疫期间,他勇于担当,扎实作为,获得山东省大学生“青春贡献奖”、青岛市北区“抗疫先锋”荣誉奖章。他获批两项国家专利,发表一篇核心论文,大创项目获国家级立项,在双创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获评山东省大学生“优秀创客”。除此之外,还获得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各级各类奖学金22项,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第三届“青科好班长”、高分子学院“十佳好班长”等荣誉称号,被山东省推荐至全国参加“最美大学生”评选。

崔光磊:储能报国守初心,锐意进取勇逐梦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崔光磊是我校杰出校友。他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他瞄准高能量密度电池发展的科技前沿,成功开发出高性能全固态新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以及大容量高安全固态聚合物电池,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完成10918米全海深应用示范,创造单次连续作业世界记录。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技术处于本领域国际领先水平,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得到中央电视台的正面报道。

王聪:汇爱成海,亦师亦友的指明灯

经管学院辅导员王聪秉持着“每名学生都是材”的理念,以辅导员专业素养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所带学生在各项主体赛事、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00余项,省市级奖项90余项,志愿服务参与率达100%,就业率超过95%。所在学工办连续3年获评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校五四红旗分团委、校思政先进集体。她深入开展工作研究,不断强化素质能力,先后获得全国、省、市、校等各类荣誉称号3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0篇,主持省级项目2项,在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山东省特等奖,创山东省最好参赛成绩。荣获2020年“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

马翠萍:潜心钻研,同心战“役”的科研匠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海洋学院院长马翠萍教授身先士卒,带领团队继续奋战在科技抗疫的第一线。马翠萍教授科研团队迅速联合本地企业开展产学研攻关。在前期技术储备的基础上,提出国内第一批核酸快检解决方案,成功开发30分钟内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试剂盒,和同类产品比较,将检测时间缩短50%以上,极大减轻检验人员的工作负担。该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快速PCR荧光法)是山东省首个获得欧盟CE认证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已进入商务部防疫物资出口白名单,是我校科学抗疫的典型代表,极大推动了我省分子诊断产品的发展。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