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院 费诗琪
唐天宝三年,长安,元月十四日,上元节前夕,灯火通明。但这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盛景的背后,是掩藏着的黑暗。一群偷偷潜入的突厥狼卫酝酿着灭城的阴谋。只有一个死囚犯能挽救长安,时限为十二个时辰。从目录开始,整部小说就被上紧了发条。总共24章。
一章只写半个时辰,每一章都像在倒计报时。一百零八坊星罗棋布的长安城,恰似一张棋盘,每一轮见招拆招都在这之间:有人在暗处行凶,有人在明处追捕,有人在案前推演全局,还有人在深宫之中坐收渔利。在蒙太奇式的场景切换中,明线暗线纵横交错,织就一张精巧的叙事网。
一个是即将斩首的独眼死囚,一个是名满长安的少年司丞。本不该有任何关联的二人,却因这场祸事而相遇。作者马伯庸将这天差地别的二人当成了故事的主角,他们二人的观念与处世之道皆有不同,但马伯庸却将这二人联系在一起,给读者一种新鲜感。二人从一开始的互相猜忌,慢慢演变为了相互信任。随着故事的进行,二人越加的了解对方,故事也逐渐深入。
故事中的张小敬,是十年陇右兵,九年不良帅。在陇右的最后一场战争中,他们守住了阵地,结果军队几乎全军覆灭,只剩下九个幸存者,张小敬就是其中之一。朝廷并没有多重视这些英雄,给了点钱就把他们打发了。再后来张小敬因为杀害万年县县尉而被抓捕,直接判了死刑。在得知突厥狼卫毁灭长安的计划后,李必需要一个熟知长安一百零八坊并且足智多谋的人帮助他。于是,张小敬的好友、精通大案牍术的徐兵便向李必推荐了张小敬。当李必遇难,靖安司大权旁落之时,张小敬成为了靖安司众人的主心骨。张小敬无疑是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曾经为国家效忠,结果被朝廷抛弃。他嘴上说讨厌这个吃人的世道,讨厌官僚作风,却为了拯救大唐子民而置生死于不顾。在他的心里,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保护长安城内的百姓。他不惧权势,他只想做他想做的事。
而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天才少年,曾是太子伴读。作为靖安司丞,李必心怀天下,看似清高孤傲,实则有血有肉,心向太子,处事果断,行事雷厉,遇事不怯。李必从小就展现了异于常人的天赋,他被誉为神童,年少成名,之后走上仕途,成为了大唐最年轻的朝臣。
在整部小说中,李必与张小敬这两个看起来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相互碰撞,迸发出了一种神奇的效果。加上作者那十分严谨的布局与让人惊叹的反转,使读者越发想要读完这本书。就描写的力度来说,作者用了更多的语言与篇幅去描写李必这一人物。张小敬这一人物能够让人感到十分的鲜活主要是靠大量的事迹堆砌出来的。在后半部分,李必基本处于半失踪状态,可却依然贯穿全文,成为了全文与靖安司的灵魂所在,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
作者的笔力雄厚,让我在读完整部小说之后清晰的感受到了盛世长安。恢弘的宫城,精妙的一百零八坊,环绕其间的水渠,无一不让我沉迷。在我看来,当时的长安更胜于如今的北上广。交通便利,各国贸易往来,城内百业兴旺。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人在长安汇聚。让人不禁感受到当时的大唐盛世,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