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0年06月02日 >> 第四版 >> 正文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发布日期:2023-07-12

环境学院 杨艺卓

今日想和大家分享最近看的一本书——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遇见了一个有意思的灵魂,使得我的假期没有那么无聊。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

她是我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女作家。她没有数学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是为了让父母感到开心。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她写出了一系列的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她把沙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沙漠的魅力,也了解到撒哈拉人的结婚风俗、以及三毛那些似乎有些烦人但又很可爱的邻居们,撒哈拉的生活气息那么令人着迷。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三毛在撒哈拉生活中那难得的乐观心态。初次到达撒哈拉沙漠,等待三毛的家是那样的简陋:厨房是四张报纸平铺起来那么大,有一个污黄色裂了的水槽,还有个水泥砌成的平台。房间小的可怜,墙是水泥地,糊得高低不平,墙左角上面有个缺口,风不断灌进来。水龙头打开流出来的是几滴浓浓绿绿的液体,没有一滴水。来沙漠的第一夜,三毛缩在睡袋里,在近乎零度的气温下,在水泥地上铺了一块帐篷的帆布,冻到天亮。

但是三毛不气馁,她对生活的爱能溢出心坎。没有钱买好木板,她就捡木材店不需要的木板,荷西自己动手做家具、刷墙。桌子、床等家具形成了。三毛实在是太有文艺气息了,她去对面垃圾场捡破烂,旧的汽车外胎,捡回来清洗一下,里面填上坐垫,摇身一变,变成有艺术气息的座椅。深绿色的大水瓶捡回家,插上野地荆棘,有了一番诗意。快腐烂的羊皮捡回来用盐、明矾洗出来,又是一张坐垫。慢慢地,房间里摆上了好看的的雕塑。废物再利用,三毛把一个简陋的房子变成了有格调的家。

面对沙漠的艰苦环境,三毛陶醉其中,用乐观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而我们也要乐观的面对生活,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