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06月13日 >> 第四版 >> 正文

下一个夏天

发布日期:2023-06-14

传媒学院 杨忆佳

已经六月了,我清楚地知道,在这个月底,就要离开这里,可又发自内心地不想面对这个事实。

这是我在青岛的最后一个夏天,说出来有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怅然。

我的大学四年,像我此刻的心情一样,五味杂陈,跌宕起伏。我是个矛盾的个体,对我的大学四年,我又爱又恨。我不舍得离开这里,但与此同时,我又对离开抱有期待。

前几天正好是高考的日子,我在街上与一个穿着校服扎着高马尾的女孩子擦肩,一错眼一恍惚,仿佛看到了四年前的我。我也曾像这样,对看似遥远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好像经过这一场考试,我就会变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

其实不是的,后来我才明白,一场考试真的决定不了什么。大家总以为改变自己人生的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大事,比如高考、考研、工作、结婚。其实后来我才想明白,真正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反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遇到的人、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才是组成新的自我的血肉。当年的那场考试,只是一个契机,一个让你遇见后来的人,写下后来的故事的契机。而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将做出怎样的成就,从来不是某一次考试就可以框定的,相反,这些选择,全然握在你自己手里。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始终相信命运在我之手的人。我很倔,不爱听劝,而且我愿意称自己为勇敢者。

高中做了三年理科生,高考后被录取到经管学院,大二转去学中文。我很爱折腾,也从不后悔。我曾说,大学四年最不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转来了中文系。我不认为我是浪费了时间,很庆幸我早早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

真正改变我的,是我遵从自己内心做出的那些选择。这条路很难走,路旁有别人的嘲讽,有看热闹的眼光,什么“都是中国人还要专门学中文”“考研学校那么多你还是换个简单的吧这个不适合你”,很多刺耳的声音。苏轼在《定风波》里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是我人生路上的灯塔,很幸运,我有堵住耳朵向前奔跑的勇气,也做到了东坡所言的“吟啸徐行”。杜甫有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所有不快的经历,也都成了上天赠予我的写作灵感。文学才不是失败者的游戏,而是勇敢者的选择。这天下熙熙攘攘,有人为利来,有人因名去,而我只想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大学四年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我愿意为文学浪掷一生。说出的话如果不够掷地有声,那我会选择沉默。很庆幸,我得到了想要的结果,我现在也有足够的底气这样说。

等我再次回神的时候,四年已经从我指缝间流走了。我已经从当年那个懵懵懂懂需要别人指路的小女孩,长成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姑娘。时间过得真快,快到我甚至来不及感慨,就被推到下一个路口。也许因为大学四年疫情便占了三年,日子流淌起来好像被谁按了倍速键,日复一日,没有太多斑斓的情节,有的只是横生的枝节和必须咽下去的眼泪。但我往回看,发现其实我已经跌跌撞撞走过了很长的路,即使这条路有些枯寂。我很庆幸,我能够倔强地走到现在,走到真正的柳暗花明处,能够在怀念的时候说上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能在回头的时候说上一句不“恨”,也算是不负这四年,不负当年那个对大千世界充满美好期待的自己。

我的世界,从今年的某一刻,重又春暖花开,很喜欢夏天,人生中的很多重要选择都发生在夏天。

我总是被命运的洪流推着,在盛夏经历一些离别,又在夏末遇到一些新的人。屈原在《九歌》里写道:“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大学四年里,最珍贵的,其实是我遇到的人,是我收获的友情和爱情。过去的日子之所以变得亮晶晶,是因为有那些重要的人陪着我。如果说,对未来的期待是我想离开这里的原因,那么,对朋友的不舍,就能解释我为何又不愿意匆匆离去。

我不舍得啊,遇到了好多好多珍贵的人,是他们让我的大学四年变得色彩缤纷。

我很爱我的朋友们,也很感谢她们。她们在平日里陪我一起谱写快乐的篇章,在我无助时安慰我,在我要坠落时抓住我,一遍一遍,不厌其烦。有时候看着她们漂亮的样子,我就觉得,这个世界其实很好,而我真的足够幸运。我的好朋友,就是我困倦生活里的解药。

在这个夏天之后,我们就要各奔东西。

我不舍得啊,但是我尽量让自己不去陷入离别的情绪之中。我不想去想以后怎样,我只想着,那就再像从前一样,快快乐乐地度过大学四年剩下的日子,珍惜当下,珍惜就好了。

这个夏天终将结束,而我们还会有很多个夏天,只是不会在这里。那就让我们在这个夏天,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人生是旷野,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再见,青岛。再见,我最亲爱的同学们。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