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05月30日 >> 第四版 >> 正文

槐月随笔

发布日期:2023-06-01

艺术学院 吴昀格

读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显然,对不同人而言,读书各具意义,它也无法被定义。对我来说,最近令我沉迷的是周国平先生翻译的《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我经常去“采书”,却很少有读完的书,这本书是鲜少能让我愿意每天抽出时间读一点的“心头好”。

首先,它打破了我对哲学书籍的刻板印象,没有晦涩难懂的概念和空洞的说教,在一开始便表达了对青年的祝福。“青年的特点,一是强健的生命,二是高贵的灵魂,尼采是这样的人,我祝愿你们也成为这样的人。”书中最先讲的、也是最让我感兴趣的,便是“成为你自己”。我想,这也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我们为什么要成为自己?书中给出了答案——谈论人生的意义,应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尼采认为大自然是一幅“新奇又难以置信的作品”,人也一样。虽然尼采肯定了天才对于文化创造的决定性作用,但他也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一次性的奇迹”。每个人都可以成就自己,这或许听起来不切实际,但转念一想,我们也似乎并没有去好好地认识过自己,更鲜少去认真发掘自己的“天赋”。而现实是,我们在忙碌的生活着,尝试逃避自我认知,无法直面真实的自己。懒惰和恐惧成了我们“成为自己”的最大绊脚石。“大多数人的懒惰造成了普遍的平庸。”人们总是很矛盾,想脱颖而出,又害怕“与众不同”。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生活中,为什么要让它决定我们的样子?

其次,这本书很好地揭示了我们的状态,即匆忙和热闹,而这也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焦虑与空虚。我们不停地忙碌着,在偶然的空闲中,时常陷入迷茫与自我怀疑——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系列难以迅速给出答案的问题便会像海浪一样把我们拍进思考的漩涡,难以自拔。而从漩涡中走出来的途径,一是逃避思考,二是通过长时间的思考与探索去描绘属于自己的生命画卷。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真正成为自己”?尼采给出了两个层次的回答:第一层次是经验的,即“认识与发展自己的天赋”,从自己的爱与珍惜中发现自我。弄清楚什么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不可遏制的兴趣,这往往是探索个人天赋的线索;第二个层次是哲学的,即寻找和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那些使你幸福的人和事,会引导我们朝着真正的自我不断攀升,而这个过程不是往下看、往深处看,而是往上看,因为“真正的自我”的本质会高于我们已有的认知。

读书,有时是无目的地消磨时光,有时则是我们求知的途径。我们在阅读时,不能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概念,而是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透过书籍去探寻更多更有趣的事物或观点来丰富自己的认知。尽管读书的意义无法被定义,但是不管它是什么样子,希望我们都能在合适的时间遇到最能契合心灵的书。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