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2年11月29日 >> 第四版 >> 正文

全心守护 同心战疫

发布日期:2022-11-30

——致敬冲锋在战疫一线的最美科大人

机电学院 于超 王娟娟 王玉凯

秋去冬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校园的宁静。在这场疫情防控校园保卫战中,每一名科大人都开足马力、冲锋在前、挺身而出,奋战在一线,全体师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迎难而上、日夜坚守、无私奉献。

“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平凡与伟大有时远在天涯,而有时又近在咫尺。一次次的疫情摸排在井然有序中进行,一声声“请戴好口罩”的声音在人群中回响,一名名防疫工作者在走廊里踱步督查,一声声敲门声是无惧辛苦的志愿者送来的温暖,这一切的一切,是每一名科大人心中“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的坚定信念,是对学校现行防疫政策与制度的信心,是青科学子主动请缨争做志愿者所给予的无限生机与突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希望。

同舟共济、携手战疫,这是一幅冲锋在抗疫一线学工人的动人画卷。关键时刻,全员进入“战疫”状态,开启了“白+黑”“5+2”工作模式,织密疫情防控网,24小时坚守,全天候守护,用心用情陪伴每一名科大学子,为全校学生筑起了一座安全“堡垒”。在这个过程中,最美的学工人身披防护服,化身“督查员”“安全员”“大白”“爱心志愿者”,角色不断变换,初心始终不改。青科学工人始终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奋战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最前沿,他们不断进行数据统计、核酸检测、健康摸排、安全教育,召开楼层长总结会、志愿者舍长培训会、辅导员调度会等等,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永远跟党走”的青春誓言,以担当作为诠释着“青科学工”的深刻内涵。他们始终坚守在学院防疫一线,深入学生宿舍,昼夜值守,及时回应学生诉求。“于老师,您嗓子都哑成这样了,快去休息一下吧!”“等大家都吃好饭吃饱饭了,就去休息。”高强度工作使声音变得沙哑,但做好学生守护者的信念越发坚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青春有我、共克时艰,这是一幅奉献在抗疫一线志愿者的感人画卷。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师生、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少学生主动请缨参与抗疫一线。手机传来一声声的消息提示音,是同学们众志成城、无畏逆行的讯号,是积极主动报名志愿者、决心战胜疫情最响亮的呐喊!“看到一线的老师们、志愿者们都很辛苦,我能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感到无比开心,希望我们可以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一位防疫志愿者说道。凌晨五点的宿舍楼大厅,是大家集结冲锋的地方;深夜十二点的宿舍,是大家整装待发的后方。志愿者们伴着星光将早餐进行分装,又随着朝阳组织同学们进行核酸检测。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他们心向暖阳、坚定而行。志愿者们穿着不透风的防护服,奔波在宿舍楼各层间,将一份份温暖的餐饭送到每一名同学手中,汗流浃背、奋力奔走,共同铸就了坚实的防疫城墙。这是每一名科大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表现,是那不断燃烧的青春活力和奋斗意志。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雪中送炭、暖人暖心,这是一幅坚守在抗疫一线守护者的奋斗画卷。我们深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在那艰难时刻,无私的大爱源源不断地驶向了青科大的校园。社会各界及广大校友伸出援手,为我们青科大抗击疫情贡献着属于他们的力量。车辆满载新鲜的水果,驶向一栋又一栋的宿舍楼下,为学生提供全方面的营养保障。凌晨灯火通明的食堂里,工作人员因为无法提供足够的餐食而感到愧疚。送餐员一趟又一趟地在两点一线往返,只为让学生们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菜。校友、社会爱心人士购买大量防护服、口罩、防护面罩等防疫物资,无私捐赠母校,期望共渡难关!

在这场疫情防控中,全校师生以地为席、以办公室为家,用伟大抗疫精神构筑起了守护师生健康的“钢铁长城”。行动,是最好的回答,致敬战疫中每一位平凡的科大人!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