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2年11月01日 >> 第四版 >> 正文

做一名好老师,应是每一位教师一生的追求

发布日期:2022-11-02

李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殷殷期许语重心长,为当代教师明确了努力方向。

何月梅老师是青科大人心中“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典型代表。她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一生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她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融入了一生挚爱的教育事业,深情诠释了什么是师者本色、学者风范,成为一代代青科大人砥砺前行的价值航标。

做一名好老师,是她一生的追求,也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一生的追求。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时代发展浩荡向前,精神之火永不熄灭。一个学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我们人人争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搏击者、实干者。让我们以何月梅老师为榜样,立德树人守初心,培根铸魂担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书写精彩华章。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