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 郑洪龙
和风抚平了一个又一个的棱角,温柔了我们匆匆忙忙的岁月,留下了一个个歌唱的故事。在学生时代,最动容的是同学之间的相遇,亦是我们与老师的相遇。在青科已过的匆匆三年,是碧海蓝天,是日月星辰,是和老师、同学相伴的一千多个日夜。
我们与老师的故事从“金属,我们不打铁”开始,在军训的一颗月饼中成长;从第一堂金属研讨课茁壮,到第一次实习变得更加丰满;从第一次专业实验迸发,到实现考研、就业的跨越。《人生海海》中说:“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的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刻上去消不失的是我们与老师之间故事,这个故事由我们一起书写,它氤氲了我们大半个青春,存贮着难忘的大学回忆。
故事的主人公有“日日携笑靥,白月自皎洁”的赵云琰老师,是赵梅老师口中的“小赵”,也是我们金属192班班主任。她年轻的脸庞写着青春的歌谣,向我们传达着亲切的话语,与我们毫无代沟。
有“雨蝶仍芳华,春泥总护花”的孙瑞雪老师。她是我们金属教研室主任,本以为会有“主任”般的严厉,然而黑色眼镜框下是平易近人的眼眸,她用最娴熟的教学方法向我们灌溉知识,有生物材料的冗长,有复合材料的繁杂,还有金相显微镜下的一个个生辉的组织。
温和的声音、和蔼的笑容和一手游龙般的字是李成栋老师的代名词。无论我们怎么淘气,他从来不曾急躁,总是不紧不慢、温柔地说着话,他讲着热处理、粉末冶金,念叨着材料测试与方法,他鬓间的白发诉说着青春的流逝,但却仍葆风趣。
还有刘欣老师,“恰似一纸清风舞,和风细雨绵绵输”是对她最好的描述。材料物理性能课上一场场精彩的辩论,材料腐蚀与防护课上一次次锻炼我们在讲台上发言,尽管狂风,她自岿然不动,尽管暴雨,她自绵绵而行,风中起舞。
有“字斟常思量,句酌细推敲”的刘春廷老师,严谨细致是她的风格,工程伦理、材料加工工艺、材料力学性能课堂上,不仅仅有专业知识,还有字斟句酌的思政元素。
有“登高观山色,远望俯千秋”的彭红瑞老师。镀金色的水杯、黄铜色的镜框足以展现他的厚重,他喜欢爬山,用脚征服每一座高山,既能让我们看到扫描电镜下的微观世界,又教我们去俯瞰大好山河。
有“语重寄厚望,心长育芬芳”的赵梅老师。她自称“老赵”,她的表面工程课是让我们随时都想逃离的英文文献阅读课,但每次她都语重心长地“唠叨”着阅读英文文献的好处,二教前的樱花细数着时间的流逝,见证的是我们别样的故事。还有赵平老师,他是赵梅老师口中的“大赵”,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不厌其烦地讲解着合金熔炼,也给我们分享他的个人经历。
有“墩如磐石坐,坚韧如亭松”的徐磊老师。他有着微胖的肚腩、淳厚的眼眸,材料科学基础课堂上总流传着他的“传说”,是秩闻趣事,也是他业余又精湛的折纸艺术。
每一位老师背后都有一个美妙的故事。这些故事由2019级金属专业的同学与老师共同书写,定格在青科,定格在材料学院。大学生活很快就会结束,我们会读研或者工作,开启人生的新篇章,但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却永远清晰。
愿青科大的所有老师工作顺利、科研顺利,身体健康、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