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2年06月21日 >> 第四版 >> 正文

似水流年 不负遇见

发布日期:2022-06-24

环境学院毕业生 杨晓雯

你怎么写时间?躲在影子里看不见的光线。你怎么写永恒?刚刚消失的太短暂的瞬间。你怎么写泪水?燃烧在大雨之中的火焰。你怎么写离别?再见,亦或再也不见。你,怎么写怀念?……

“我的答辩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答辩结束的那一刻,我的大学四年也结束了。四年的时光,仿佛一瞬间,但脑海中如潮水般的记忆席卷而来,原来这四年,我经历了这么多。

2018年,当我拉着行李箱站在南一门前时,陌生的环境让我不免有些迷茫,我怯怯地在心中与我将要待四年的这个地方打了个招呼:青科大,你好!2022年,当我要拉着行李箱离开时,我又来到了南一门前,熟悉的环境让我不免有些不舍,我微笑着和我待了四年的地方道了声离别:青科大,再见!

四年间,青科大磨砺了我的性格,见证了我的成长。还记得军训时人满为患的食堂,以至于教官一说解散大家立刻飞奔的场景;还记得曾在面包房里那两个认真学习的学长,到饭点时沉迷于解题而被老板催促着离开时的手忙脚乱,我想我这四年一直认真对待学业的态度也是当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还记得第一次选择社团,遇到很好的高中时期的学姐,正是学姐的介绍让我邂逅了最爱的红会,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还记得在校医院第一次值班为新生和研究生体检时,学长学姐送来的丰盛的工作餐和鼓励,以及收获的做志愿服务的充实感;还记得离开校医院天降大雨不知所措时一位陌生同学递来的伞,虽然现在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还记得部门纳新面试时等待的焦急感,站在台上忐忑地回答学长学姐的问题,没想到后来的我也成为了台下的学长学姐;还记得外出进行军训服捐赠仪式后,负责人回赠的小月饼和矿泉水;还记得经常坐着青科的“校车”375路往返于四方和崂山校区,为了一个比赛,和朋友花费8个多小时去取景,拍摄视频,并且去找老师毛遂自荐;还记得第一次穿着礼服站在光芒四射的舞台表演节目,为了一次上台在小五四吹着冷风排练一两个月,瑟瑟发抖的身躯内藏着一颗滚烫的心;还记得为了抢占高数课前排的座位,早上6:20宿舍集体起床奔去教室,为了抢占图书馆的位置,定早上5:28闹钟的默契;还记得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学代会时的自豪感,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学校建校70周年晚会时的荣幸;还记得获评学校“十大自立自强标兵”的喜悦,获得山东省学习强国征文比赛一等奖时的震惊,获评“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的自豪;还记得在学生会三年的酸甜苦辣,一直做幕后工作的我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也有着别人难以理解的喜悦,被工作占据个人生活时间的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成长,我想,那些跳动的文字或许告诉了我答案……

曾经无数次想象过毕业的日子,我的心情会是怎样。但是当毕业的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我竟变得如此平静。待了3年的实验室,一直被我“霸占”的水浴锅,学生会办公室3001,备考研究生时暑假的一教,大三时二教的202专业课教室,期末时独属于我的图书馆二楼的那个小位置,科技阅览室里那个属于我一年的座位,学校的五大食堂,二教前如约而至的樱花,夜色下的东山操场,熟悉的尚舜报告厅……青科大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的记忆。

这四年,以2020年为界,在这之后疫情的出现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不一样。有人说,青春才几年,疫情已三年。有半年我的大学是在家里度过的,但我还记得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在学校为我们记录了那一年青科大的花期,还记得那半年我做志愿服务的经历,还记得那一年特殊的毕业季。这四年,有快乐也有遗憾。刚入大学时由于不敢表现自己,错失了一些机会,所以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一声,一定要勇于尝试,大学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自讨“苦”吃何尝不是自找“补”吃呢?

这四年,我遇到了很多善意。感谢传道授业的老师,热心的学长学姐,感谢食堂的叔叔阿姨,以及所有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后勤工作人员,感谢这四年以来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谢谢你们。

今年九月,我即将奔赴下一座城市,去继续我的学习生涯,认识新的人,熟悉新的环境。或许人生就是如此,就像一趟列车,有人在这一站上车,有人在下一站上车,有些人的人生是平行的轨迹,或许一辈子也不会遇见,而有些人的人生轨迹会相交。山一程,水一程,既是遇见,便是有缘,那就在这似水流年,让时间向前,让我们不负遇见。

“我希望许过的愿望一路生花,护送那时的梦抵挡过风沙,指尖的樱花如诗写谁的韶华,疯狂的热爱夹带着文雅……”耳机里响起周深的歌声,我拿起手机,看到了这样一句评论:“聚散终有时,茫茫人海中幸运和你分享同一份感动,我们都将奔向各自的碧海蓝天。”未来不知道我们会不会遇见,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再见,但希望我们的未来都可以一路生花。另外,就算毕业了,也要记得常回家看看。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